甲午战争中叶志超真的是不战而逃?国内贬损国外却赞叹有加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959



甲午战争中叶志超的表现,在国内历史书上的定位就是:怯战、贪生怕死,被贴上了不战而逃的标签。


但被李鸿章认为是“优智略”的叶志超,真的是怯战、贪生怕死?如何客观、理性看待叶志超在甲午战争中的表现呢?


又或者,叶志超在甲午战争中表现出战争策略了吗?



平壤之战时日军进攻路线




叶志超在甲午战争中的表现

1、 丰岛海战后,从牙山移军到公州;


2、 成欢之战后,放弃公州绕道集中守平壤;


3、 以成欢之战不胜不败为由,邀功嘉奖,获得2万白银犒军;


4、 到平壤后,叶志超天天摆宴席,修复平壤城墙,增加火炮、壁垒等防御工事;


5、 平壤之战初阶以击退日军奏捷报;


6、 在东、南二路军失利下,集中兵力守平壤;


7、 在日军主力到达时,意图弃守平壤但被左宝贵阻止;


8、 左宝贵战死后,提出投降以率领清军完整回国;


9、 在日军尚未答复下,暗中率军出城回国,但因日军的攻击而兵溃,最终清军无法成建制回国,丢弃军械;


10、 弃守安州、定州,直接回国防守鸭绿江。



平壤之战中的情节




解读叶志超的行为

从牙山转移到公州,是叶志超接受聂士成的建议。在当时叶志超有两个选择:


1、 袁世凯建议增兵仁川——但仁川无险可守,北洋水师对日本联合舰队并无优势。在北洋水师无法确保遏制日本联合舰队的情况下,仁川虽然位置重要,但无力据守也是无用。


2、 聂士成建议驻守公州。公州在牙山的东南方向,虽然有河流直通黄海,且比牙山有险可守,但水师援助路线较远。


最后叶志超选择平壤。平壤的优势有:大同江出入黄海,有利于北洋水师援助;平壤是朝鲜旧都城,人口、经济和粮草储备等资源比公州好太多;平壤东、南两面被大同江阻隔,北面是山脉,只需要防守地势平缓的西南面,也是易守难攻的地方。


一马平川的仁川,城小人少路远的公州,都比不上叶志超选择的平壤。


叶志超放弃公州集中兵力防守平壤,实现了:


1、 集中兵力,改变敌众我寡的战争局面;


2、 有时间部署平壤城防。


平壤之战清军之所以只够在初期击败日军,原因就在于清军具有人数优势和相对完备的防御工事。


在东、南二路战事不利时,叶志超撤军回平壤,是为了集中兵力,意图继续保持清军在人数上优势;在日军主力到达平壤,清军无法保持人数优势,叶志超因此提出要撤军回国,不打没有胜算的战争。


叶志超在甲午战争中的数次弃守,根本核心是意图保持清军对日军有数量优势:


集中兵力守平壤,撤东、南二军回平壤,日军占据人数优势时意图主动战略性撤退。


在左宝贵战死,清军丢失牡丹台和玄武门时,叶志超主动提出投降,意图让出平壤,将清军完整带回鸭绿江回防、保存实力。


叶志超集中兵力、保持人员优势的策略是成功的,因为事实是——平壤之战是甲午战争陆战中清军击杀日军人数最多的战役。


成欢之战日军死34人、伤54人;平壤之战日军死102人、伤433人;九连城之战日军死4人、伤140人;旅顺口之战日军死29人、伤233人。


战果是实实在在的事实。相比九连城之战、旅顺口之战、田台庄之战等,叶志超时刻实施集中兵力保持对敌人员优势的策略,才取得甲午战争陆战最大的战果。







至于叶志超谎称捷报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去看:


1、 将平手说成胜利、将小胜说成大捷,是清朝当时的特色和惯例,并非只有叶志超一个人这样做;太平天国运动、陕甘回乱、捻乱等的平叛,清军将领夸大战功的事例并不少见。


2、 奏捷报、获取奖励,有利于提升士卒的作战士气,尤其是在国外作战的时期。没有奖励犒军,士兵更加不会积极作战——国外作战,并非保家卫国。







叶志超天天摆酒问题——目的很可能就是增加和左宝贵、卫汝贵、马玉昆、丰升阿、聂士成等来自各地将领和平壤守军的人际关系。


叶志超是临时成为朝鲜军统帅,未必能让左宝贵、卫汝贵、马玉昆、丰升阿、聂士成心服口服的听从他的命令。


想要改善人际关系、有利于指挥,叶志超摆酒请客也是合理的。就是现在中国社会有很流行请客吃饭,工作都是在酒桌上谈的。大家应当了解到叶志超摆酒请客,未必只是为了自己享受。


放弃安州、定州,直接回国防守鸭绿江也很好理解。平壤都守不住,清军有什么能力守安州、定州?与其将精力放在这些注定失败的防守,不如集中精力防御鸭绿江,多建防御工事,增派援兵和军需。



平壤之战日军木版画




总结

1、 甲午战争中叶志超实行保持优势兵力对抗日军策略。叶志超放弃公州守平壤,在东南二路军不利时撤军守平壤,在日本主力到达时意图弃守平壤,左宝贵战死后意图通过投降让出平壤城完整率军回国等,都是叶志超保持优势兵力、保存实力的体现。


2、 平壤之战是一场优秀的防御战。叶志超集中清军,保持优势兵力,积极建设炮台、堡垒等防御工事,是清军能够战争初期击败日军的重要原因。


3、 谎称捷报是当时清朝将领惯例和提升军队士气的需要。


4、 叶志超摆酒只是为了改善人际关系,有利于指挥。


简单说,如果我们要求叶志超在甲午战争中击败日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或者叶志超和左宝贵一样战死在平壤,对甲午战争中清军的败局又能有什么影响呢?


对于叶志超而言,这是一道选择题:


是保存实力的以退为进,还是毫无意义的白白牺牲?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