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读音是什么,温庭筠的筠正确读音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问答961

温庭筠的筠正确读音

温庭筠(yún)

(约812 -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温庭筠的筠读音是jun还是yun

温庭筠音律

温、庭、筠的读音是wēn、tíng、yún,

声调为阴平、阳平、阳平。

温庭筠的筠怎么读

《现代汉语词典》上“筠”字有“yún”(①竹子的青皮;②借指竹子)和“jūn”(筠连,地名)两个音。所以人们对温庭筠的“筠”字有不同的读法。而以我掌握的音韵学证据来看,温庭筠的“筠”字应当读“yún”。有的学生以为,既然温庭筠是个人名,“筠”字就可以仿照地名的读法来读。而有的学生以为,既然温庭筠是个诗人的名字,并且还是个改出来的名字(他原名岐,字飞卿),“庭筠”就应当是个诗意的名字(庭中有竹),“筠”字读“yún”才有文学意味。我想,用地名当人名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人和地名有某些联系,或是故乡,或是出生地,或是某个值得纪念的地方,或是某个向往的地方;一种是胡乱抓个地名就当了人名。温庭筠不可能是胡乱抓个地名就当人名的。那么你如果主张温庭筠的“筠”字读“jūn”,还需要找到某些联系作为理由。但是,以上都是推想,都不如直接去查查唐朝的字典管用,如果能找到唐朝的字典的话。唐朝曾经有一部《唐韵》,可惜失传很久了。但是,宋朝的《广韵》(即《大宋重修广韵》)还在。我的手里没有《广韵》,但是有《辞源》和《王力古汉语字典》,还有《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以上这些严肃认真的汉语工具书都转引了《广韵》的反切注音。据查可知, “筠”这个字在《说文解字》中还没有,而在《广韵》中“筠”只有“为赟切”(yún)这一个读音。也就是说,宋朝的字典上,“筠”字还没有“jūn”这个读音。那么,我们就应该把唐朝的“筠”字读作“为赟切”(yún)。结论:温庭筠的“筠”字读“yún”。

温庭筠的“筠”拼音是什么?

“筠”的拼音是:yún或者jūn。

古代诗人 “温庭筠”的筠字的读音是什么?

  筠

  Jūn

  <名>

  古州名 [Jun prefecture]。

  唐武德七年置。以地产筠篁得名。辖境约当今江西省高安、上高、新昌等县地

  唐羁縻州,其地即今四川省南部的筠连县

  另见yún

  筠

  yún

  <名>

  (形声。从竹,均声。本义:竹子的青皮;竹皮)

  同本义 [smooth hard skin of bamboo]

  筠,竹皮之美质也。——《广韵》

  手握青筠之杖。——王嘉《拾遗记》

  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礼记》。郑玄注:“筠,竹之青皮也。”

  绮窗唱和,指花月为题,绣阁论情,对松筠为誓。——《警世通言》

  又如:筠管(竹管);筠筒(竹筒);筠窗(竹窗);筠梯(竹梯);筠席(竹席); 筠床(竹床); 筠纸扇(竹柄纸扇); 筠帘(竹帘)

  竹子的别称 [bamboo]

  目才到三眠半月强,即时懒意满筠筐。—— 清·周煌《吴兴蚕词》

  黛叶轻筠绿,金花笑菊秋。——唐·钱起《赋得池上丁香树》

  又如:筠溪(竹丛中的流水);筠斑(斑竹);筠廊(竹丛中的回廊);筠筒(竹筒);筠管(竹管,多用以指笔);筠笼(覆罩在香炉上的竹笼)

  竹制的笛类管乐器 [bamboo flute]

  窃闻平阳击石,山谷为之调;大禹吹筠,风云为之动。——北周·庾信《赵国公集序》

  另见jūn

  筠

  yún

  ㄩㄣˊ

  竹子的青皮:“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也。”

  竹子:“柴门空闭锁松~”。

  郑码:MBRT,U:7B60,GBK:F3DE

  笔画数:13,部首:??,笔顺编号:3143141213541

  筠

  jūn

  ㄐㄩㄣˉ

  〔~连〕地名,在中国四川省。

  笔画数:13,部首:??,笔顺编号:3143141213541

  郑码:MBRT,U:7B60,GBK:F3DE

  笔画数:13,部首:??,笔顺编号:3143141213541

温庭筠的筠拼音

温庭筠的筠拼音

温庭筠拼音:

[wēn tíng jūn]

[释义] (~-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属山西)人。曾任方城尉,官止国子助教。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所作词大多收入《花间集》。有诗歌《商山早行》、词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名篇。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

筠拼音

[yún,jūn]

[释义] [yún]:1.竹子的青皮:“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也。” 2.竹子:“柴门空闭锁松~”。 [jūn]:〔~连〕地名,在中国四川省。

诗人温庭筠的筠应该怎么读

“筠”字读:[yún] 。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温庭筠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

温庭筠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称“三十六体”。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等书中。

扩展资料

温庭筠代表词作有《望江南》二首、《菩萨蛮》十四首、《更漏子》六首、《酒泉子》四首、《杨柳枝》、《南歌子》、《河渎神》、《诉衷情》等。

1、《望江南·梳洗罢》

唐代: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译文: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

2、《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3、《杨柳枝·御柳如丝映九重》

唐代:温庭筠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译文:皇宫翠柳绿千般,映照着九重宫殿。染绿了雕凤窗棱,染绿了芙蓉绣帘。景阳楼路边春柳万千,好似少女新妆的容颜。期待着朝阳轻柔地爱抚,期待着晨风里起舞翩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温庭筠

商山早行温庭筠注音

chén qǐ dòng zhēng duó ,kè háng bēi gù xiāng 。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jī shēng máo diàn yuè ,rén jì bǎn qiáo shuāng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hú yè luò shān lù ,zhǐ huā míng yì qiáng 。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yīn sī dù líng mèng ,fú yàn mǎn huí táng 。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

黎明破晓起身,套子驾车铃声叮当。踏上遥遥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乡。

残月高挂苍穹,村野客店鸡鸣声声;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槲树枯叶飘落,悄然铺满静寂山路;枳树白花绽放,映亮原本暗淡店墙。

令我触景伤情,不由想起归乡之梦。遥想野鸭大雁,早已挤满曲岸湖塘。

《商山早行》选自《温飞卿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

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不免。

二、赏析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

“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山早行

标签: 读音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