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濉溪这里挖出一处遗址,轰动全国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674




作为淮北人,


提到酒你肯定不陌生!


淮北为啥有好酒,


传统,是传统!


史料记载,淮北的口子酒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宋侯血盟会诸侯,所饮之酒就是口子酒,元代、明末清初,濉溪酿酒更加繁荣,酒坊已增加到三十余家,明末隐士任柔节曾以“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的诗句赞美口子酒。


不信你看


历史证据是:


濉溪明清时期酿酒作坊遗址


考古发掘有大发现!


连日来,在濉溪北苑风景棚户区改造项目南侧,考古人员正在发掘一处明清时期酿酒作坊遗址。濉溪长丰街酿酒作坊遗址面积达37万平方米,发掘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目前的发掘区域在龙脊山路与武家巷之间,共分布四个酿酒糟坊,自西向东分别是信源、魁源、大同聚和祥源,该区域遗址面积测量达到18000平方米。武家巷以西仍是酿酒遗址区域,东西长80米,沱河路以北长150米,小计12000平方米。


目前遗址多数被现代的厂房、民居等建筑占压。北苑风景棚户区改造项目所在区域正好是明代至民国时期北城墙,即信源、魁源、大同聚和祥源酿酒糟坊所在区域。


濉溪起源居然是因为酒!


考古人员在挖掘中发现众多反映酿酒工业流程的遗存,还清理出比较完备反映酿酒流程的生产设施系统,如魁源槽坊,很多生产设施被一个大厂房所容纳。在厂房内及周边有1个蒸馏灶、1个冷凝池、1口水井、18个发酵池、2个曲房、2处晾堂、2条排水沟等。


遗址发掘现场领队陈超说,这是中国北方地区首次经过科学大规模发掘的酿酒作坊遗址,发现酿酒制作工艺流程的各生产要素设备比较齐全,并且保存比较完好,较全面地反映了皖北乃至北方蒸馏酒制作工艺发展的生态模式,这么完备的蒸馏酒制作生产体在国内算比较稀有的。


城市发展起源,大多从文献中得到印证。但在这次发掘工作中,考古人员根据考古证据找到了濉溪县城市发展的脉络和起源。陈超说,结合酿酒作坊群考古遗址等多种证据,综合论证推测濉溪县为酿酒而兴起的地方城市。


考古人员还表示,濉溪作为皖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在明代晚期至民国时期聚集了几十家酿酒作坊,面积覆盖大约37万平方米。这说明了当时酿酒工业发达,对研究明代晚期至民国时期北方轻工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当时生活水平很富足


考古人员介绍,南宋开禧二年,官方在淮北渠沟设酒税官。元统一中国后,至正三年在渠沟设立“酒监”以课酒税。明代任文石之子淮北相山隐士任柔节曾以“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的诗句赞美濉溪酒美飘香,说明濉溪的酒源远流长。清光绪三十年,津浦铁路通车,为濉溪酒外销创造了有利条件,濉溪酿酒业得到迅速发展,很快出现了72家酒坊争雄的局面。


濉溪酿酒作坊遗址时代是明代晚期至民国时期,其工艺延续到近现代,时代脉络比较清晰,传承有序,没有断层。


有意思的是,在挖掘过程中,考古人员还在遗址中首次发现了“前店后坊”的酿酒布局。这一布局主要集中在四川地区,在北方酿酒遗址中尚属首次发现,反映了当时手工业生产和销售的模式,在体现地方酒业酿造、销售特色的同时,也趋于全国统一化。


记者了解到,此次出土遗物比较丰富,既有反映生活用具的,也有反映酿酒、盛酒、品酒与饮酒相关的,增加了酿酒遗址的文化内涵,丰富了明清时期酒文化面貌。据介绍,出土遗物有600余件,按质地分为陶器、缸胎瓷、瓷器、玻璃器、铜器、骨器、铁器等,按器型分有酒坛、酒杯、酒瓶、酒盏、骨簪、牌九、烟嘴、鼻烟壶、笔筒等。“从这些出土遗物中,我们看到明代晚期到民国早期制陶瓷器大师珠山八友的作品,以及清代早期宜兴制紫砂器大师的紫砂器等流入到这里。”陈超说,由此可以看出,酿酒作坊生活状况比较富有,生活品质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