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美男潘安,中国古代四大美男是谁,怎么死的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836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是谁,怎么死的

古代四大美男:卫玠、宋玉、潘安、兰陵王。

第二种说法是:潘安、兰陵王、嵇康、卫玠;

1,卫玠:看死。他是魏晋时期人士,长得极美,美如珠玉。有一次他一外出,看他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卫玠可能当场就晕过去了,回到家后不久就死了,这就是典故“看杀卫玠”的由来,这场由美丽导致的悲剧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2,宋玉:庸死。宋玉出生于贫寒之家,为了谋求政治上的出路,一度到了楚国的京城,到了楚王的身边做了文学侍从,据说一度也受到楚王的赏识。但宋玉这个人实际上不是做官的料,不合于时,所以最后还是离开了朝廷,重归乡野,带着满腔的遗憾走完了人生。

3,潘安:找死。他的政治道路还是很坎坷的,早年不被重用,后期投靠了和她的侄子贾谧为首的贾氏集团。那个时候正是贾氏集团呼风唤雨的时候。贾南风想废掉太子,潘安不幸被搅入了这场阴谋之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并让太子抄写。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一通。

潘安拿到太子写的文章以后,再勾勒几笔,把它变成了一篇谋逆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的生母被处死。虽不是策划者,但潘安在这起阴谋中显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这次奸计得逞,潘安终也不得善果。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他立刻抓了潘安,并判了他一个灭三族。

4,兰陵王:冤死。兰陵王貌美、勇猛、爱兵如子、私生活严谨,近乎完美,但就是这样一个绝世美男居然落了个冤死的结局。 一次,皇帝召见兰陵王。皇帝关切地对他说,你作战的时候太勇猛,往往深入敌阵,很危险。

兰陵王一时口误回答说,这是我的家事。听了这话皇帝就睡不着觉了,你和我还想分家不成?这不是要篡位夺权吗?一般人说错这话倒也未必会怎么样,但兰陵王是战将又有地位,皇帝是怎么也不能放过他的。于是皇帝就赐了毒酒送到他家。

兰陵王拿到毒酒非常悲愤。他说我一生为国,现在干错了什么,老天要这样对我?原本为了自保,他连英雄都不做了,故意给自己身上抹黑,可是到头来还是难逃一死。潘安: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他立刻抓了潘安,并判了他一个灭三族。

扩展资料:

卫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其祖父卫瓘,晋惠帝时位至太尉,父亲卫恒,官至尚书郎,著名书法家。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冼马。永嘉四年(310年),迁移南方。 永嘉六年(312年),卫玠去世,时年二十七岁。

宋玉(约公元前298年-约公元前322年),又名子渊,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汉族,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后世常将两人合称为“屈宋”,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

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 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西晋著名文学家。史书上直接说潘安长得漂亮的就三个字———“美、姿、仪”。他自然是外貌又好,气质又好。虽说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几尺,他的美貌却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

潘安在当时已经拥有一大批死忠的“粉丝”了。《世说新语》中记载,潘安每次出去游玩,都会有大批少女追着他。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给他献花,又是给他献果。潘安每次回家,都能够满载而归,这就是“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

兰陵王,北齐战神,面具下的悲情美男子,这两个词语都是用来形容兰陵王的,可见兰陵王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即是战神又是美男,可谓是文武双全的绝世美男子啊,可正是这样的一个男人最后却因太过完美,而惨遭嫉妒,含冤而死。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古代四大美男

古代四大美男之一潘安,美貌都带给了他什么?

我们都知道的美貌是一块敲门砖,你长得好看的话真的对你的人生是很有帮助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只看人的外表,还是要多多去关注人内在的美丽。在古代我们都知道有很出名的四大美女,她们的美貌简直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她们就是西施、貂蝉、昭君、杨玉环。她们在她们那个时代就是很出名的美人了,不过我们今天要说却不是美人,而是美男,美男有四个,分别是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第一个就是潘安,他才貌双全,只要一出行,就会出现万人空巷,大家争相目睹的场面。

潘安除了长得很帅以外,还是很有名的文学家,有着“河阳一县花”的美称,他不仅长相很出色,而且气质也是一流的,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很喜欢他的长相,我们的思维定势就是长相很好的人会受到很多诱惑,就会去沾花惹草,但是我们的潘安就不是这样的。

他对他的妻子是很痴情的,他的妻子也是出生在名门望族,而且家族的地位还是比潘安来得高得多的,他的妻子还在世的时候,两个人举案齐眉,两个人一起相守了近四十年的岁月,后面他的妻子去世了以后他也没有再娶,总是挂念妻子,还写了很多悼亡诗。

对于女子来说相貌可能会给她们带来很多,甚至改变她们一生的命运,但是对于男子来说,相貌却不会是一块敲门砖的,潘安就是一个例子,他的仕途就不是很顺利,在后来他的性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了,导致了他最后悲剧的发生。

古代四大美男都有谁 潘安真的很帅吗

古代四大美男: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

在当时看来潘安肯定很帅:《世说新语》中记载,潘安每次出去游玩,都会有大批少女追着他。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给他献花,又是给他献果。潘安每次回家,都能够满载而归,这就是"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潘安,宋玉,,还有谁???

版本之一: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编辑

潘安

潘安

人们常用“貌似潘安”来夸赞一个男人的美貌,潘安俨然成了千古美男的“代言人”,那么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又美到什么程度呢?

———“美姿仪”。潘安在当时已经拥有一大批死忠的“粉丝”了。《世说新语》中记载,潘安每次出去游玩,都会有大批少女追着他。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给他献花,又是给他献果。潘安每次回家,都能够满载而归,这就是“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3]

虽说有那么多美女成天追着他,潘安却一点都不为所动。在对待妻子这一点上,潘安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好丈夫。潘安的妻子出身名门望族,比潘安家的门第要高,两人算不上门当户对。因为潘安既是美男又是才子,潘安的妻子倒也愿意下嫁给他。潘安对他老婆是痴情得很,非但老婆在世的时候绝不出去拈花惹草,老婆死后,他还念念不忘。在妻子过世了一年之后,他写了三首《悼亡诗》。在中国文学史上,这三首《悼亡诗》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因为当时妇女的地位很低,在潘安的《悼亡诗》之前,几乎没有出现过怀念妻子的作品。潘安的文章也写得很好,喜欢写哀诔之文,可以说是个忧郁的美男作家。

潘安

潘安的长相是没得说,也算得上是个感情专一的好丈夫,但他的人生道路却并不像他的外貌一样令人欣羡,反而带有些悲剧色彩。他的政治道路还很坎坷,早年不被重用,后期投靠了贾南风和她的侄子贾谧为首的贾氏集团。那个时候正是贾氏集团呼风唤雨的时候。贾南风想废掉太子,潘安不幸被搅入了这场阴谋之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并让太子抄写。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写的文章以后,再勾勒几笔,把它变成了一篇谋逆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的生母被处死。虽不是策划者,但潘安在这起阴谋中显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这次奸计得逞,潘安终也不得善果。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他立刻抓了潘安,并判了他一个灭三族。[1]

纵观潘安这一生,他集才情、美貌、专情和政治上的罪恶于一身, 是个复杂矛盾的生命个体。如若后人只记得他的美貌,那无疑是把他简单化了。在灿若星辰的芸芸美男当中,潘安能够在千百年岁月的洗礼之后,仍然作为一个美男子的符号被现代人所熟知,他英俊的外表和横溢的才华都是其流芳百世的原因。美男想不做昙花,内外兼修才是硬道理。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名洒潘江陆海云尔”。自古潘安与陆机齐名。潘安诗歌名列钟嵘《二十四诗品》上品,另外唐太宗亲自为《晋书》陆机传作序,则证明了陆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今存的作品《寡妇赋》、《袁永逝文》、《悼亡诗》等名篇都以善叙哀情著称,而潘安在西晋时期将赋这一文体发扬光大,其中他的《西征赋》、《闲居赋》、《籍田赋》、《沧海赋》、《秋兴赋》、《芙蓉赋》、《射雉赋》等都是名垂千古的不朽之作。

兰陵王

北齐的徐州兰陵王也是给后世留下无限遐想的美男之一。他有着成为传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条件,比如神秘的出身,比如骁勇善战,比如他那充满血腥和杀戮的家族,又比如盛年时的含冤而死。而这传奇中最绚烂的一笔,无疑是他那摄人心魄的美貌。

兰陵王

高长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肃,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景县南),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王。

关于兰陵王,有一个十分著名的传说——他相貌过于柔美,不足以威摄敌人,因此每每戴面具上战邙山之战,北周攻击洛阳一带地区,围城却没有攻下。段韶、斛律光与高长恭奉命前往救援。段韶利用谋略打败北周军队,高长恭带了500名骑兵冲进北周的军队,到达被围的金墉(现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城下,因为高长恭戴着面具,城中的人不确定其是敌军还是我军,高长恭摘下面具,露出一张美貌绝伦的脸,军心振奋,于是大捷

但究其真实历史,并未有兰陵王因面貌过美而带面具的记载。《北齐书》等史书记载:“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明确记载他戴的是头盔不是面具。史书中的东魏北齐西魏都有“铁面”装备的军人出现,也就是头盔和铁护面一体的,必须摘下头盔才能露出脸的重骑兵防护装备,并非后世所流传的面具。尽管如此,兰陵王的美貌却是不容置疑、超凡脱俗的。《北齐书》、《北史》中说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兰陵忠武王碑》中说他“风调开爽,器彩韶澈”;《旧唐书·音乐志》中说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话》中说他是“白美类妇人”。

兰陵王的父亲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长子文襄帝高澄,而母亲却连个姓氏也没有,这使得他的身世变得扑朔迷离。《北齐书》中记载:“兰陵武王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又记载文襄六男中:“文敬元皇后生河间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广宁王孝珩,兰陵王长恭不得母氏姓,陈氏生安德王延宗,燕氏生渔阳王绍信。”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兰陵王半生戎马,战功赫赫。可这给他带来荣耀的同时,也带来了厄运。邙山大捷后,后主高纬问他:“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高纬猜忌拥有兵权的兰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国事”变成“家事”,开始有所忌讳。兰陵王察觉皇上对他的敌意,便开始收受他人贿赂希望以此保全性命(爱财的人不爱权),后又听从别人建议称病对朝政退避三舍。可就是如此小心谨慎,兰陵王依然没有躲过被赐死的命运。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肃,送来的礼物竟是一杯毒酒。兰陵王悲愤至极,对自己的爱妃郑氏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郑妃劝他说:“何不求见天颜?”天真的郑妃以为可能只是兄弟之间的一场误会,只要高肃向皇帝求情,就可能讨回性命。而兰陵王自己心里明白,向后主高纬讨个说法根本没有用。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将斛律光,不也是无辜被引诱入宫、用弓弦残忍勒死的吗?万念俱灰的兰陵王,扔下一句“天颜何由可见”,遂将鸩酒一饮而尽,死前烧掉所有债券。

宋玉

宋玉

宋玉,又名子渊,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汉族,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 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4]

古代的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当中,往往以美如宋玉、貌若潘安来形容男子的俊美。宋玉不但漂亮,而且才华卓越,让许多女性心驰神往。

宋玉貌美之说流传千古,但他到底怎么个美法却已是千古之谜,因为他连一张画像都没有留下。但我们可以从《登徒子好色赋》的记载中,意会一下宋玉是何等的美貌。根据《登徒子好色赋》的记载,登徒子跟楚王汇报说宋玉是个美男子,他能说会道,但是生性好色,所以千万不要让宋玉跑到后宫。听了这话,宋玉自要反击。他跑去跟楚王说,请您来做公证人,看一看到底是我好色还是登徒子好色?宋玉首先说,天下的美女莫过于楚国,楚国的美女又莫过于我的家乡,家乡的美女又莫过于我隔壁的一个邻居———东邻之女。其实用当今的观点来评判,登徒子不弃糟糠之妻是件值得称赞的事情。但宋玉口才非凡,被他这样一忽悠,楚王竟然给说晕了,判定登徒子是个好色之人。这一判竟然使登徒子从此以后就背上了好色的骂名,成了后世色狼的代名词宋玉创造了好几个第一。他是第一个写悲秋的,也第一个写女性的。他对女性经典性的描述,对后世曹植等人影响非常大。宋玉《神女赋》中的神女,体现了先秦女性美的观念,他在汉民族集体意识中积淀为一个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原型,从曹植一直到曹雪芹,每当文人欲表达女性的美艳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回溯到这个原型。宋玉名篇《神女赋》和《高唐赋》把巫山的女神(巫山神女)的美貌描述得让后人垂涎了几千年。他留存下来的作品共16篇,其中《九辩》确信为他所作。

关于宋玉身世的记载并不多。只知道他出生于贫寒之家,为了谋求政治上的出路,曾经到过楚国的京城,在楚王的身边做了文学侍从,据说也一度受到楚王的赏识。但宋玉实际上不善为官的,不合于时,最后还是离开了朝廷,重归乡野,带着满腔的遗憾走完了人生。[5]

卫玠

卫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其祖父卫瓘,晋惠帝时位至太尉,父亲卫恒,官至尚书郎,著名书法家。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冼马。永嘉四年(310年),迁移南方。 永嘉

卫玠

六年(312年),卫玠去世,时年二十七岁。

一、人物生平

少有盛名

卫玠五岁时神态异于常人,他的祖父卫瓘说卫玠与众不同,只是自己年纪大了,看不到他长大成人的那一天。卫玠年少时乘坐羊车到街市去,看到他的人都以为是玉人,人们都去观看他。骠骑将军王济是卫阶的舅舅,英俊豪爽有风度姿容,每次见到卫玠,就叹息说珠玉在身旁,就觉得自己形貌丑陋。又曾对别人说,与卫玠一同出游,就像有光亮的珠子在旁边,光彩照人。[1]

卫玠长大后,好谈玄理。其后多病体弱,他的母亲王氏常不让他多说话。遇到有好日子,亲友有时请他说几句,没有不赞叹的,认为他说到了精微之处。琅邪人王澄有名望,很少推崇别人,每当听到卫玠的言论,就叹息倾倒。为此当时的人说:“卫玠谈道,王澄倾倒。”王澄与王玄、王济都有盛名,都在卫玠之下,世人说:“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卫玠的岳父乐广全国闻名,评论的人认为“岳父像冰一般清明,女婿像玉一样光润”。[2]

因乱迁居

后来,朝廷多次征召卫玠入朝为官,征召的命令到来,卫玠都不赴任。很久以后,担任太傅西阁祭酒、太子冼马。卫玠的兄长卫璪担任散骑侍郎,在宫内侍奉晋怀帝司马炽。[3]

永嘉四年(310年),当时中原战乱渐起,卫玠因天下大乱,打算搬家到南方,他母亲王氏说她不能舍下你哥哥卫璪离开。卫玠把道理讲得深透,为了门户大计,王氏流着泪答应了他。卫玠临别前,对兄长卫璪说:“恭敬父、师、君的道义,是人们所看重的。如今可以说是献身事君,哥哥自勉。”于是护送母亲搬到江夏(今湖北武汉)居住。[4]

正始之音

卫玠的妻子乐氏很早去世,征南将军山简见到卫玠,很是器重钦佩他。山简说:“过去戴叔鸾嫁女,只嫁给贤人,不问地位贵贱,何况卫氏是权贵门户有名的人呢!”于是把女儿嫁给卫玠。接着卫玠进入豫章(今江西南昌)。当时大将军王敦镇守豫章,长史谢鲲先前就一直尊重卫玠,相见后很高兴,交谈了一整天。王敦对谢鲲说:“过去王弼在朝中的谈吐像金声,此人在江表的言论如玉振,精微言论,断绝了又续接。没想到永嘉末年,又听到正始年间的声音,何晏如果还在,一定倾倒。”卫玠经常认为人无完人,可以宽恕;不是故意冒犯,可以按情理处理,因而终身看不到他喜怒的容颜。[5]

受士器重

卫玠因王敦豪爽不合群,好居人上,恐怕不是国家的忠臣,于是谋求到建邺(今江苏南京)。京师的人听说其姿容,看他的人挤成人墙。卫玠因劳累成疾而加重病情,于永嘉六年(312年)去世,时年二十七岁,当时的人都说卫玠是被看死的。卫玠死后葬在南昌。卫玠死时谢鲲哭他很悲痛,有人问他为何如此悲伤,谢鲲回答说栋梁断了,因而悲哀。咸和年间(326年―334年),卫玠改葬于江宁。丞相王导告论说:“卫洗马确实该改葬。此人是风流名士,海内仰望,可以准备薄祭,来勉励旧日好友。”后来刘惔、谢尚共同议论朝中人士,有人问杜乂可以和卫玠相比吗?谢尚说他们二人怎能相比,他们之间的差距容得下几个人。刘恢又说杜乂是貌清,卫玠是神清。卫玠就是这样受到有识之士的器重。当时中兴名士,只有王承和卫玠为当时第一。[6]

二、死亡之谜

看杀卫玠

卫玠从豫章郡到京都时,人们早已听到他的名声,出来看他的人围得像一堵墙。卫玠本来就有虚弱的病,身体受不了劳累,最终形成重病而死。当时的人说是看死了卫玠。[7]此即成语“看杀卫玠”的典故出处。唐朝仍有人感叹卫玠之死,诗云“京城媛女无端痴,看杀玉人浑不知。”

清谈而死

卫玠避乱渡江之初,去拜见大将军王敦。由于夜坐清谈,王敦便邀来谢幼舆。见到谢幼舆,非常喜欢他,再也不理会王敦,两人便一直清谈到第二天早晨,王敦整夜也插不上嘴,其向来体质虚弱,常常被他母亲管束住,不让他多谈论;这一夜突然感到疲乏,从此病情加重,最终去世。[8]

思梦患病

卫玠幼年时,询问尚书令乐广人为什么会做梦,乐广说是因为心有所想。卫玠说:“身体和精神都不曾接触过的却在梦里出现,这哪里是心有所想呢?”乐广说:“是沿袭做过的事。人们不曾梦见坐车进老鼠洞,或者捣碎姜蒜去喂铁杵,这都是因为没有这些想法,没有这些可模仿的先例。”卫玠便思索沿袭问题,成天思索也得不出答案,最终想得生了病。乐广听说后,特意坐车去给他分析这个问题。卫玠的病有了起色以后,乐广感慨他说:“这孩子心里一定不会得无法医治的病!”[9]

三、历史评价

卫瓘:“此儿有异于众,顾吾年老,不见其成长耳!”[10]

乐云:“此儿胸中当必无膏盲之疾!”[11]

王济:①“珠玉在侧,觉我形秽。”;[10]②“与玠同游,冏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10]

王敦:“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何平叔若在,当复绝倒。”[10]

王导:①“居然有赢形,虽复终日调畅,若不堪罗绮。”;[12]②“此君风流名士,海内所瞻,可修薄祭,以敦旧好。”[10]

谢尚:“安得相比,其间可容数人。”[10]

刘惔:“杜乂肤清,叔宝神清。”[10]

房玄龄等《晋书》:“风神秀异。”[10]

司马光《资治通鉴》:“美风神,善清谈;常以为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终身不见喜愠之色。”[13]

  

家族成员

祖父

卫瓘,官至司空、侍中。

父母

父亲:卫恒,官至尚书郎。

母亲:王氏

哥哥

卫璪,官至散骑侍郎。

妻子

乐氏,乐云之女,早卒。

山氏,征南将军山简之女。

文学形象

唐·韦渠牟《览外生卢纶诗》

唐·许浑《送段觉之西蜀结婚》

唐·李端《长安感事呈卢纶》

唐·杜甫《花底》

唐·孙元晏《晋·卫玠》

唐·元稹《赠严童子》

宋·杨备《卫玠台

版本之二:潘安、卫玠、曹植、沈约编辑

曹植

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之子。他生得“神清骨秀”,气宇轩昂,而且“性慧敏,善文章”。被后世广为传诵,堪称才貌双绝。

沈约

沈约

南北朝梁代人。南唐后主、著名词人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指的便是沈约。后来,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这个细腰男子指的也即沈约。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都是怎么死的?

众人皆知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婵、杨玉环,但是四大美男知之甚少。并没有官方盖章的版本,比较常见的版本有两个。一是: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

第二种说法是:潘安、兰陵王、嵇康、卫玠;

这些花美男跟现在小鲜肉不同,不是纯靠脸取胜,他们皆是才貌双全,或艺术或文学或才学或武功响彻历史的舞台。据传闻说这些人出行,倒是跟今天的明星差不多,走到哪里都是鲜花和掌声,迷姐迷妹一大堆,争相围观。

不知道题主问的四大美男具体指哪四个,那就按第一种说法来说一下: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

现在古言和穿越小说盛行,这四个美男经常被写进书里被很多女性作家各种YY。每每都写的动人心魄,荡气回肠。但是历史上的四位美男子人生经历都很坎坷。

1:潘安

如今社会形容男子英俊潇洒,很多还会用到,貌比潘安来形容。由此可以看出,潘安的确是世间少有的美貌男子。

《世说新语》中记载,潘安每次出去游玩,都会有大批少女追着他。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给他献花,又是给他献果。仿佛如今明星机场现况。他每次回家,都能够满载而归,所以就有了“掷果盈车”这个典故。

但是潘安并不是沾花惹草之人,相反,他非常专情。跟妻子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妻子去世后写了三首悼念妻子的诗,在当时的社会,丈夫悼念妻子并没有先例,潘安算是开了这种悼念诗的先河,算是个忧郁气质的文艺男青年。

但是他官场失意,仕途屡屡不被重用。后期如果用如今的影视剧形式表达,整个人物应该算是黑化了。当时他投靠了贾南风的贾氏集团。那个时候贾南风在朝廷中呼风唤雨,一心想废掉当时的太子,于是让潘安写了一篇文章,让醉酒的太子抄写,潘安拿到文章又添了几笔,就变成了一个谋反的文章。皇帝大怒,太子被废,太子生母被立即处死。

在这件事情中,潘安是个关键性人物,若干年后赵王继位,雷霆手段铲除贾氏集团,潘安作为里面的党羽必然受到牵连,当场处死,并且被诛灭三族,所以他的好基因应该是没有流传下来了。

二:宋玉

“美如宋玉”也是人们常用来形容男士俊美之词。历史上的宋玉尽管容貌绝伦,但比之容貌更出色的是他的文采和音乐才能。他是屈原的弟子,但欧阳修说过宋玉比之屈原,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如果有才能的人,胸怀天下,一心想要报效国家,但也同样屡屡不得志。做过最大的官也就是楚王身边的秘书而已。

作为屈原的弟子,三观和屈原肯定是一样的,但官职微小,不足以护身,又有一身才华,并非池中之物,便成了当时的众矢之的。

屡屡被奸人垢害,传其登徒子云云。

终其一生,他也没有遇到自己的伯乐,刚踏入京邑时的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怀抱着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带着满腔热血以十二分的精力为国所谋,他拥有最好的容颜,最博识的老师,最细腻的文笔,却不幸生于这样一个纷乱的世道中,知道了那么多,偏又无法做那么多......昏聩的国君,奸恶的佞臣,浑浊的朝堂,这一切宋玉看在眼里,痛不欲生,悲愤至极,无能为力,只能全身心投入辞赋中,为后人留下惊天动地的一笔,“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直至最后,宋玉依然陪楚国走到了这破败的结局,同生同亡,当这个已步入古稀的老人看到已亡的楚国后,终于闭上了双眼,像是完成了使命般,随着楚国的消亡离开了人世,结束了自己凄凉悲苦的一生。

三:兰陵王

北朝时期的传奇。兰陵王有成为传奇的必然条件,出身神秘,骁勇善战,家族充满血腥,最后含冤而死。最出名的就是他的美貌,传兰陵王因面貌太过俊美,并是不男子的帅气,而是男生女性的美丽,他怕扰乱军心,只能带着面具上战场,但却是战场上的修罗。 屡屡打胜仗。国家的战神。

但却引起皇上的猜忌,功高盖主。于是皇帝就赐了毒酒送到他家。兰陵王拿到毒酒非常悲愤。他说我一生为国,现在干错了什么,老天要这样对我?原本为了自保,他连英雄都不做了,故意给自己身上抹黑,可是到头来还是难逃一死。诚如诗云,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兰陵王死时的年龄没有详细记载,但是估计是正当英年。 兰陵王英年早逝,北齐失去了军事支柱。四年后,北齐被北周所灭,北齐王室成员几乎全被屠杀。乱世的杀戮之中,人心如火海,兰陵王的美,如血中飘荡的一缕白梅香,令人肠断神伤。

四:卫玠

魏晋人士,年幼时聪惠过人,自幼生的好看。家庭培养也很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迷妹也是一大堆。但他身体非常差。

一次上京都,一路上舟车劳顿,又总是被一大群人围堵观看,所以行进速度更加缓慢,在路上他病情加重,撒手人寰,仅二十七岁。

古代四大美男潘安、兰陵王、卫王介、宋玉是怎么死的?

关于宋玉身世的记载并不多。只知道他出生于贫寒之家,为了谋求政治上的出路,一度到了楚国的京城,到了楚王的身边做了文学侍从,据说一度也受到楚王的赏识。但宋玉这个人实际上不是做官的料,不合于时,所以最后还是离开了朝廷,重归乡野,带着满腔的遗憾走完了人生。

潘安的长相是没得说,也算得上是个感情专一的好丈夫,但他的人生道路却并不像他的外貌一样令人欣羡,反而带有些悲剧色彩。他的政治道路还是很坎坷的,早年不被重用,后期投靠了贾南风和她的侄子贾谧为首的贾氏集团。那个时候正是贾氏集团呼风唤雨的时候。贾南风想废掉太子,潘安不幸被搅入了这场阴谋之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并让太子抄写。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写的文章以后,再勾勒几笔,把它变成了一篇谋逆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的生母被处死。虽不是策划者,但潘安在这起阴谋中显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这次奸计得逞,潘安终也不得善果。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他立刻抓了潘安,并判了他一个灭三族。

  纵观潘安这一生,他集才情、美貌、专情和政治上的罪恶于一身,是个复杂矛盾的生命个体。如若后人只记得他的美貌,那无疑是把他简单化了。在灿若星辰的芸芸美男当中,潘安能够在千百年岁月的洗礼之后,仍然作为一个美男子的符号被现代人所熟知,他英俊的外表和横溢的才华都是其流芳百世的原因。美男想不做昙花,内外兼修才是硬道理。

兰陵王英年早逝,北齐失去了军事支柱。四年后,北齐被北周所灭,北齐王室成员几乎全被屠杀。乱世的杀戮之中,人心如火海,兰陵王的美,如血中飘荡的一缕白梅香,令人肠断神伤。

出生地不详,西晋人。生得“花一般娇,粉一般嫩”,他常坐在白羊车上在洛阳的街上游玩。远远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时人称之“壁人”。一年他到下都城游玩,不料被无数艳丽女子争相围观,使他一连几天无法好好休息。这个体质孱弱的美少年终于累极而病,一病而亡。见《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卫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这位帅哥大概是四大美男中死得最搞笑的一位。他是魏晋时期人士,长得极美,美如珠玉,粉丝多得可以组建一个正规师,这不是吹牛。有一次他一外出,就被“粉丝”们包围了,“观者如堵墙”,看他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卫玠可能当场就晕过去了,回到家后不久就死了,这就是典故“看杀卫玠”的由来。这场由美丽导致的悲剧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可怜王大帅哥就这么香消玉殒了,不能不令人扼腕。 )

古代“四大美男”:除了潘安,另外三人是谁

最常见的说法是: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

第二种说法是:潘安、兰陵王、嵇康、卫玠;

这些美男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才貌双全,或文学、音乐修养极高,或文治武功威震华夏。据说这些人出行的时候都曾造成万人空巷,争相目睹的场面。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都是谁呢?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是: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

1、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西晋著名文学家,河南巩义(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籍贯河南中牟(今河南郑州中牟县大潘庄),有“河阳一县花”之称。

2、兰陵王高长恭(541年―573年),原名高孝瓘,又名高肃,字长恭,北齐都城安阳(今河南安阳)人,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为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北齐战神,面具下的悲情美男子,这两个词语都是用来形容兰陵王的,可见兰陵王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即是战神又是美男,可谓是文武双全的绝世美男子啊,可正是这样的一个男人最后却因太过完美,而惨遭嫉妒,含冤而死。

3、宋玉(约公元前322年-约公元前298年),又名子渊,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汉族,出生于战国时期的宋国都城(今河南商丘),为宋国公子,因父子矛盾而出走楚国。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生于屈原之后,为屈原之后学。曾事楚顷襄王。

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后世常将两人合称为“屈宋”,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

4、卫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其祖父卫瓘,晋惠帝时位至太尉,父亲卫恒,官至尚书郎,著名书法家。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冼马。永嘉四年(310年),迁移南方。 永嘉六年(312年),卫玠去世,时年二十七岁。

扩展资料:

痴情的潘安

潘安却一点都不为所动。在对待妻子这一点上,潘安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好丈夫。潘安的妻子出身名门望族,比潘安家的门第要高,两人算不上门当户对。

潘安对妻子是痴情得很,非但妻子在世的时候绝不出去拈花惹草,妻子去世后,他还念念不忘。在妻子过世了一年之后,他写了三首《悼亡诗》。在中国文学史上,这三首《悼亡诗》是具有开创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