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一代明君朱瞻基,居然被后人起了这三个奇葩外号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735

《大明风华》热播,剧中的朱瞻基文武双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他也是这样的一位皇帝,能文能武,不过他对历史最大的贡献还是“文”的方面,他在位的那段时间里重视民生,搞“反腐”整顿官吏,抓财政,施仁政,很好地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大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没有对外发动过战争,他爷爷朱棣是个搞军事的,早就帮他打得四夷八荒都俯首称臣了,他想打也要能找得到敢炸剌的人才行啊,所以只能安心地搞搞经济,于是搞出了明朝最鼎盛的“仁宣之治”


明宣宗朱瞻基画像


我们今天不说他的治国方针,那些太过深沉厚重,咱们来说些轻松愉快的,说说他的外号,其中最有名的外号就是“蟋蟀天子”,我们这位文武双全的朱皇帝,除了会打理国家之外,也是有很多业余爱好的,其中特别喜欢的就是斗蟋蟀,皇帝的爱好嘛,当然是一种时尚了,所以当时朝中的官员就得无脑跟风啊,其中有些善于钻营的就从中发现了机遇,四处搜罗极品蟋蟀送给皇帝讨欢心,好换个锦绣前程。


《聊斋志异》.《促织》


《聊斋志异》里就有一篇《促织》就是写当时有一个县令为了一只蟋蟀搞出多条人命的故事,有人会说《聊斋志异》只是一本小说,不作数,那请看《宣德纪》的记载的:”帝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妻惧,自经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经焉。“文中的”促织“就是蟋蟀在古时候的叫法。


宣德官窑蟋蟀罐


如果你觉得文字记载还不够说服力,那看一下考古界的证据:1993年春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明御器厂宣德官窑东门故址地表下约1.5米处,发现了一窝状堆积的青花瓷片,在此下层又有一堆青花瓷片出土。两窝残片共复原了蟋蟀罐21件。这样看来,“蟋蟀天子”这个外号,算是坐实了的。


”宣德炉”


朱瞻基的第二个外号”香炉皇帝“,略微有点古玩爱好的朋友都会知道大名鼎鼎的”宣德炉”,它以存世量少、用料讲究、工艺细腻闻名于世,朱瞻基喜欢把玩香炉,并在他做上皇帝的第三年参与设计监造了一 批铜香炉,后称“宣炉”。宣德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宣德鼎彝谱》记载:“宣德三年(1428年)时,暹罗国(现今泰国)进贡黄铜数万斤,宣宗敕令工部及礼部等官员,利用贡铜铸造制成鼎彝之事。”后来打造出鼎、炉、鬲、簋等物品18000多件,其中的3000多个炉就是”宣德炉”,它们成了现在的炉中极品,流传到现在的很少,台北的故宫博物馆收藏有4件,北京的故宫博物馆收藏有2件。考古界、古玩界一谈到香炉就会谈到明宣宗朱瞻基,”香炉皇帝“也由此而来。


有朱瞻基的第三个外号”长春真人“,这是他最欢喜的外号,因为这是他自己给自己起的!《明史·夏原吉列传》载:“帝雅善绘事,尝亲画《寿星图》以赐。其他图画、服食、器用、银币、玩好之赐,无虚日。”朱瞻基是个书法和绘画天分都很高的人,国家治理得上了轨道,闲来没事偶尔会做上一两幅字画送给大臣,书法上他是历代帝王中唯一一个跟宋徽宗有得一拼的人,宋徽宗独创的“瘦金体”我们就不说了,我们看一下朱瞻基这幅宣德六年(1431)赐给郎中程南雲《上林冬暖诗》。


《上林冬暖诗》


后人评价他的书法是“能于圆熟之外,以遒劲出之。”我不是很懂书法,看是我觉得字里行间,很是有劲道。比起书法,他的绘画方面更加出色,朱瞻基一生画过许多画作,留存到现在的有只剩下十几幅了,最有名的是《武侯高卧图卷》、《苦瓜鼠图卷》,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武侯高卧图卷》


《苦瓜鼠图卷》


至于他为什么要给自己起外号叫”长春真人“呢?我估计就像当下的作家欢喜起个笔名,艺人喜欢起个艺名那样的道理吧,不管怎么样,他的确是什么非常称职的好皇帝,明朝在他手里是最辉煌的时期,但是他不是个好老爸,没有教育出跟他一样优秀的儿子,他的儿子朱祁镇在他去世的十一年后,整出一场“土木堡之变”败光了他辛苦攒下来的家底,明朝也从此走向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