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自称为孤,为何后来又改称“朕”?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1040

秦始皇一统中国之后,自己取了三皇五帝之中的两个字,以皇帝来自居,意思是他功过三皇,绩比五帝,将自己封为了千古一帝。作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皇帝,自然对自己的称谓也是颇有讲究的,肯定是要不同于一般人的称呼,像“孤,寡人”这样的词肯定是不能用的,但是像“吾,余”这样的词又太普通,皇帝为什么自称为“朕”?汉字“朕”的本义是什么?


中国古代君主、诸侯王,历来喜欢“称孤道寡”。他们的自称,其实并非只有“朕”一种,还有寡人、孤、不谷(不毂)、孤家等。既是自称,本质上都是第一人称“我”的意思。但分别蕴含的意义,却是大不相同。寡人,即寡德之人,用法上比“孤”复杂些。意思是“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这是中国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谦称。


朕的本义为舟缝。另引申为迹象、征兆。凡言朕兆者,谓其几甚微,如舟之缝,如龟壳之裂纹也。舟缝指木造船的两块木板间隙,以其极为细小譬喻寡德以自谦,类似寡人之义。先秦时代朕的本意是“我的”或者“我”,是人人都可以用的,比如屈原就写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朕”,这种区别性和独一性的自称,体现了皇帝的地位,也体现了皇帝的高傲。他们以这种自称区别于他人,满足了他们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心理。这种称呼,潜移默化地让百姓更加觉得帝王高高在上不可亲近,这不利于民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