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被称"海滨邹鲁"是何意?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1272




“海滨邹鲁”一词,是典故中之典故。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在朝廷任秘书郎、开封府推官的陈尧佐,因上书忤逆皇帝旨意,被贬谪为潮州通判(地位略次州、府长官,但掌握连署州、府公事和监察官吏实权)。年仅37岁的陈尧佐在潮虽不满二年,却关心民瘼,重视教化,“修孔庙、韩祠,率州民之秀者就于学”(《潮州府志》)。还组织百姓,捕杀鳄鱼,为民除害,深受潮汕人民赞誉。陈尧佐治潮爱潮,被召回京后逐步由谏议大夫迁升为宰相。在京师时他仍眷恋关心潮州,写诗勉励和祝贺潮州上京赴试的士子。潮州有一王姓举人上京考试,榜上有名,陈尧佐极其高兴,写了《送王生及第归潮阳》的诗赠他:“休嗟城邑住天荒,已得仙枝耀故乡。从此方舆载人物,海滨邹鲁是潮阳。”诗中的“潮阳”指潮州一带。全诗大意是:不要小看潮州这“国角”的蛮荒之地,来自此地方的举子金榜题名衣锦回乡;潮州这处地方从此将贤人辈出载入史册;潮州虽地处海滨,但与孔子的故乡(鲁国)和孟子的故乡(邹国)一样,是文明昌盛的地区。陈尧佐还有另一首诗也出现“邹鲁”一词:“潮阳山水东南奇,鱼盐城郭民熙熙。当时为撰玄圣碑。而今风俗邹鲁为。”(《送潮阳李孜主簿》)。



鲁国,春秋时孔丘的故乡;邹国,战国时孟轲的故乡。中国儒家文化的鼻祖孔子和孟子的故乡分别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和邹国,因此后人就用“邹鲁”来指代文化礼仪发达的地区。陈尧佐以两位圣人故国的简称合成一词,作为“文明”的代词。邹鲁是对文化昌盛之地的代指,海滨邹鲁可以理解为沿海文化昌盛之地。潮汕文化人喜欢以“海滨邹鲁”作为潮汕地区的代称。 有人要问:孔子生于前,并是“至圣”,孟子是“亚圣”,为什么不称“鲁邹”?这其中有一大原因是格律诗的遣词造句受平仄的限制。以“邹鲁”,这个音步算仄声,用在这两诗中所处位置,合律;若以“鲁邹”,这个音步算平声,用在这两诗中所处的位置,失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