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太后为何要杀献文帝,冯太后为何要杀献文帝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876

冯太后为何要杀献文帝

献文帝即位一年,他的嫔妃就生下了拓跋宏,也就是后来的孝文帝。冯氏二十多岁就当上了名义上的祖母,她亲自抚养拓跋宏,还政于献文帝。冯氏独居宫中,年轻守寡,很快有了英俊的面首李奕,李奕也是北魏的能臣,他与冯氏情投意和,让献文帝非常难堪。皇兴四年(公元470年),献文帝借口李奕的长兄李敷收受贿赂,依法连坐,灭了李奕、李敷两家。冯氏怒不可遏,发誓要为情人报仇雪恨。

皇兴五年(公元471年),18岁的献文帝宣布让位,要将皇位让给叔叔拓跋子推,遭到朝臣们的一致反对,冯氏也是反对者之一。权衡轻重,献文帝将皇位让给了5岁的儿子拓跋宏,自己当上了太上皇。5岁的孝文帝在禅位大典上哭得十分凄惨,引起了冯氏的戒心。

献文帝的表现完全不象一个退居二线的太上皇,他一直在为自己树立威信。延兴二年(公元472年),他率领军队征讨柔然,把柔然人打得抱头鼠窜。延兴五年(公元475年),献文帝又南下举行了大规模的阅兵仪式,暗示自己才是军队的最高统帅。更让冯氏气恼的是,献文帝居然把被冯氏罢免的官员恢复原职。一条条措施颁布下来,献文帝赢得了官员和百姓的真心拥护,大有东山再起的势头,冯氏念在母子之情隐忍了五年,最后还是派人除掉了献文帝,至于是毒杀还是行刺,从史料上已经无法确认,能够确认的是,献文帝的死与冯氏绝对脱不了关系。

北魏冯太后杀了献文帝(是个好皇帝),为何还被人所称道

献文帝死,冯太后以太皇太后身份再次临朝听政。杀了一批政敌,重用一批有改革思想的人,进行一系列改革:颁行班禄制,整顿吏治,统一度量衡,推行"三长制",实行均田制。改变了鲜卑族的落后局面,为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的繁荣打下基础。

冯太后的生活也比较俭朴,不好华饰,但她却好男宠,并把这当成是笼络权臣的手段。就连南朝齐国派来的使者刘缵也被冯太后留宿宫中,在床帏间解决边境问题。

不论如何,冯太后都不愧是北魏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冯太后为什么要毒死儿子献文帝?

冯太后害死了献文帝这个说法,个人认为还是站的住脚的,不过在史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确实是冯太后害死献文帝的,只是说献文帝死的很蹊跷,从种种迹象表明应该是冯太后所为。而关于冯太后为什么要害死献文帝,只能解释为政治斗争,不过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权力和地位。

据史料记载,应该是献文帝计划发动一场针对冯太后的政变,结果却走漏了消息被冯太后知晓,于是冯太后先发制人,秘密地害死了献文帝。其实真的要为此类事件找个理由,无一例外都是政治斗争。纵观历史,有多少父子成仇的戏码,还有多少后宫女人为了利益做出的残忍事情,所以也不要说什么虎毒不食子了,更何况这献文帝也根本不是冯太后的亲生儿子。

不过个人认为,虽然说冯太后杀了献文帝,似乎有些残忍,但是却不可否认她为北魏做出的贡献。后来的孝文帝改革,可以说几乎都是她的作用,而且她个人的政治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所以说从某种角度看,她的成功也在于她的狠。

而且拓跋宏和冯太后的关系本身也不好,拓跋宏看不惯冯太后的个人作风,杀了冯太后的宠臣,而冯太后也因此杀了拓跋宏的一些亲信,还暗暗地逼迫拓跋宏交出皇位,所以说要理解冯太后为什么杀害献文帝根本就不难,也不用深究一些细枝末节,根本就是设定之内的事情,更何况,拓跋宏本身也是一个比较奇葩的皇帝。

冯太后有没有毒杀献文帝?

由于魏书记载,“显祖暴崩,时言太后为之也。” 又加上献文帝死后,冯太后给他的情人李弈(被献文帝杀掉的)报了仇,杀了诬陷李弈的李欣等。而后,又开始了她的政治生涯,实现了她的政治理想。

所以,人们基本认为:“冯太后毒死献文帝有动机,有证据。基本是确定的了。”

现在,我质疑有三点:

第一,冯太后在文成帝刚死,献文帝还年幼时,就执掌朝政。如果她眷恋权利,那时候就毒死献文帝,远远容易的多。但她并没有。而是在467年,让献文帝亲政。

第二,冯太后和献文帝有矛盾,这个应该是确定的。所以,献文帝也一定防着冯太后。在476年,献文帝23岁了,想毒死他也不是那么容易吧。

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从孝文帝对冯太后的态度来看,看不出他认为她是他的杀父仇人!不仅一直对冯太后很尊敬,甚至她死后,也没有杀了冯太后的宠臣李冲,还给李冲封了侯。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尤其是孝文帝以孝治天下的。

附注:古代的人,并不比我们笨,尤其是这些著名大臣、皇帝了。有人说孝文帝是冯太后的私生子,我认为纯属胡谈。拓拔家族那么多人,还容忍这种事情!

我怀疑的一种可能是:由于献文帝喜欢道教和佛教。还因此想退隐呢。他或许炼成了新的丹药,并以为吃了会长生不老之类的。于是,误食丹药而亡,像《红楼梦》里的贾敬一样。于是,冯太后趁机又出山了,并且,孝文帝那时已经10岁了,也知道父亲怎么死的了。所以,才对冯太后一直很感激、尊敬。

冯太后与拓跋弘的爱情是真的 冯太后真的杀了献文帝吗

其实冯太后为了自己的权利,不惜杀掉了献文帝也就是孝文帝他爹,而且还在大冬天特别冷的时候,把孝文帝一个人穿着单衣服放在黑房子里,不给吃喝,差点死掉。而且据说孝文帝的母亲的死冯太后也有很大的原因在里面,最可怕的是孝文帝的媳妇。

沦为宫奴

她的童年不堪回首,是“公主身子丫鬟命”。祖父叫冯弘,是北燕的亡国之君。父亲叫冯朗,北燕灭亡时,冯朗和夫人王氏投降了北魏。两年后,他们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冯熙。又过了四年,生下一个女孩,就是冯氏。

她六七岁时,整个家就塌了:父亲遭人陷害,被北魏第三任皇帝拓跋焘诛杀;哥哥冯熙趁乱逃跑。这个孤苦伶仃的小女孩无处可去,被送入宫中,成了一名奴婢,在她最无助的时候,有两个女人“罩”着她,把她拉出苦海。

是什么原因使得文明太后要下决心除掉献文帝的?

延兴三年(473)十一月,献文帝南下视察,路过怀州时,薛虎子求见,要求恢复被文明太后罢免的枋头镇将的官职,献文帝当即恢复了他的官职。文明太后虽对此极其恼怒,但她努力克制自己,等待时机。观望了三年后,文明太后认为良机已到。到承明元年(476)初夏,她列出了献文帝的重大活动,第一类是:延兴二年(472)二月,显祖戎装出城,在北郊指挥各位将领反击柔然进攻;同年十一月,他又骑上战马,亲自讨伐柔然,一直打到漠南,把柔然赶出几千里外。次年十月,显祖一度打算南征刘宋;第二类是:延兴四年(474)二月,献文帝南下视察,次年十月,又在北郊举行阅兵仪式。文明太后认为反击柔然、南下视察,对提高国威很有利,可也抬高了献文帝本人的身价;再说,他常指挥军队,不是成心要操纵军权吗?一旦让他操纵了军权,自己的后果将不堪设想。第三类是:延兴二年(472),颁布诏令,让工商杂伎全部务农,禁止滥杀牲畜,保护农业生产,还严格考核官吏,明确指出:对那些克己奉公、廉洁公正的牧守可以长期任用,对那些成绩显著的官员晋升一级,对那些贪婪残暴、榨取民脂民膏的官员严惩不贷。第四类是:延兴四年六月,再次命令:处理一切案件都应按法律程序办事,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条文为准绳,用刑应当慎重,尤其用重刑更要慎之又慎。文明太后想,这是献文帝在收买人心,如果任其继续活动,献文帝极有可能东山再起。经过这样的分析,文明太后心中产生了一种被押赴刑场的感觉,她绞尽脑汁,策划对付献文帝的计策。最后,文明太后决心铲除后患,杀掉献文帝。六月辛未这天,文明太后派心腹害死了献文帝,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因此,后世的史家只能对此事作出如下推测:将他毒死;在禁中埋伏壮士,乘他朝拜之机将他暗杀。

北魏冯太后与献文帝、孝文帝分别是什么关系?

献文帝是孝文帝的父亲,冯太后是孝文帝的养母,所以孝文帝尊称冯太后为皇祖母。

出身北燕皇族长乐冯氏,辽西郡公冯朗之女,生于长安。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选为文成帝的贵人;太安二年(456年),册封为皇后;和平六年 (465年),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

时值政局动荡,冯太后临朝听政,定策诛杀权臣乙浑,依据祖制归政于献文帝;延兴六年(476年),献文帝暴崩,时人疑为冯太后所鸩杀。

冯太后拥立孙子拓跋宏即位,成为太皇太后。二度临朝称制,扶持孝文帝十四年,成为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扩展资料

太安二年(456年)正月,册立为太子,生母李贵人按子贵母死制度被赐死。和平六年(465年)五月,父亲拓跋濬逝世,登基为帝。崇文重教,兴学轻赋,喜玄好佛。皇兴三年(469年),将襁褓之中的长子拓跋宏立为太子。

皇兴五年(471年),不满冯太后长期摄政,打算禅让于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为众臣劝阻而作罢,遂禅让于太子拓跋宏。群臣奏称“三皇澹泊无为,所以称皇;西汉高祖之父被尊为太上皇,是不统治天下的。而皇帝年幼,陛下仍然执政”,尊号太上皇帝,专心信佛。

延兴二年(472年)二月,柔然来犯。以太上皇帝身份,御驾亲征,大败柔然,一直追至大漠。承明元年(476年),暴卒,时年二十三,谥号献文皇帝,庙号显祖,葬于云中金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太后

标签: 太后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