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黄金 白银,明朝一两黄金等于多少白银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问答2195

明朝时期的白银五千两相当于现如今多少人民币?

五千两相当于3304000元人民币。

以明万历年间为例: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如果当时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等于人民币660.8元。

所以五千两白银换算成人民币就是5000*660.8=3304000元。

扩展资料

古代货币

以两为单位,故称银子为银两。

银两指一种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称量货币,始于两汉,盛于明清,清又见有实,虚银两之分。

实银两指实际流通的白银,如银锭等,其成色重量各地不同,虚银两则是一种记账货币,虽有一定含银量,但并无实物,如近代上海的“规元”,天津的“行元”,汉口的“洋例”等。虚银两只用于记帐,实际支付时则需折算成钱元,1933年国民党政府实行废两改元后,银两停止使用。

银两也称纹银是中国古代的货币单位。其向上为黄金,向下为铜板也称之为制钱。

兑换关系: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以及: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货币价值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两白银、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揭秘古人财富生活 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

古代的黄金白银都去哪了??

中国古代金银一直是比较缺乏的,作为主要货币材料的铜也同样很缺乏。从现代来看,中国金银矿不算缺乏,但品味较低,古代技术开采困难。明朝中后期开始,大量美洲和日本白银进入中国后,白银才成为中国的重要货币材料。

按现代学者的估计,明末全中国大概有4亿两白银,以现在眼光看,这点白银数量不多,只相当于现在一年多的白银产量(包括回收再生银)。现在中国一年白银产量超过一万吨,相当于3亿两左右白银。

古代金银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皇帝用它赏赐给文臣武将。《汉书》记载,西汉皇帝赏赐金银300多次,《后汉书》记载,东汉皇帝赏赐金银27次,两次赏赐的金银约为296万斤(约1500吨)。

有一部分是用在帝王的陵墓中了,毕竟每个帝王都会有大量的陪葬品,除了那些珍宝之外,自然会有这些耀眼的黄金了,中国这么多年的历史,也有不少的帝王,而且一些王爷也会有大量的陪葬品,所以也有很大一部分黄金被带到了地下,埋在了陵墓之中。

由于古代中国经常会发生战乱,所以一些贵族将这些黄金藏了起来,但是由于时间过久,所以这些黄金失去了踪迹,现在也没能找回来。

后来到了清末时期,因为清政府的无能,导致中国大量的黄金和白银,都落到了外国人的手里,实在是很可惜。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生产纸币,而且每个国家所使用的货币也不一样,所以他们就会互相交换物品,因此大量的黄金会被当作货币被换走了

古代一两黄金等于多少两白银

每个朝代黄金的储备或购买力不同,古代黄金兑换白银数也各不相同。

比如说在西汉,一斤黄金只能换三斤白银。在魏晋,一斤黄金已能换十斤白银。到了北宋,一斤黄金可以换十三斤白银。而在鸦片战争前夕,一斤黄金已经能换三十斤白银了(以上金银比价均见于历代正史的食货志)。

黄金到后期越来越值钱,一是因为黄金的开采速度远远比不上白银,二是因为国际上的金银比价一直超过中国,所以至少从明朝开始,就有大批的洋人把白银运到中国,再换成黄金运出去,使中国的银价越来越低,金价越来越高。

扩展资料:

从秦汉到隋唐五代,金银比价一直较为稳定,维持在1:5左右;至宋初1:6左右;有明一朝波动较大,初期到中期1:7或8,明末1:10左右;18世纪中后期清乾隆年间1:14左右,到19世纪末光绪年间短时间翻了一番,达到1:20。

由于古代不但黄金开采少,白银开采也少,不但黄金贵,白银也贵,特别是跟普遍可见的铜钱比起来。古代1两黄金约等于10两白银。1枚铜钱即1文制钱约为0.15元人民币,1贯铜钱有1000枚铜钱,约为150元人民币。即1两白银约为1贯铜钱,即1000枚铜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揭秘:中国古代的黄金储备曾经很惊人

明朝一两黄金等于多少白银

古代1两黄金=多少银子?

在西汉,一斤黄金只能换三斤白银;在魏晋,一斤黄金已能换十斤白银;到了北宋,一斤黄金可以换十三斤白银;而在鸦片战争前夕,一斤黄金已经能换三十斤白银。

黄金会越来越值钱,一是因为黄金的开采速度远远比不上白银,二是因为国际上的金银比价一直超过中国,所以至少从明朝开始,就有大批的洋人把白银运到中国,再换成黄金运出去,使中国的银价越来越低,金价越来越高。

商人的逐利行为造成了黄金从东向西的流动及白银从西向东的流动,结果使中国黄金大量减少,白银大量增加。由于古代交通的困难,以及商品国际价差更大于黄金白银比价差异,商人们愿意贩具有更大利润的各国奇珍异品,而不是金银。

所以中国黄金流向西方国家的运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中西方各国的黄金白银比价逐渐趋向一致,黄金西流的速度也就越来越慢。大约用了一千年时间,才使中西方国家黄金白银比价差异达到一致。

扩展资料

中国历代重视黄金储备

在古代中国,虽然不像西方那样频频发生因抢夺黄金而引发的战争,但历代统治者对于黄金储备同样很重视。早在公元前11世纪,周朝建立后,设有大府、玉府、内府、外府等专司府库之职,专门负责管理各种财务的出纳,这便是中国最早的国库雏形。

史书中,西汉时期向来有“多金”的记载,当今有种比较激进的观点认为,西汉的黄金储备已经等于中国2003年的41.4%,那时“金子论斤赏赐,买卖用金子交易,甚至交罚款用的都是黄金”。

虽然古籍中的“金”并不一定指黄金,但从当代出土大量汉代黄金制品来看(例如陕西博物馆中的大量金饼),似乎也能从侧面印证“西汉多金”的说法。由于古代国库中的黄金主要来源于金矿的开发,至少可以推断,“多金”的西汉是我国进行黄金开采的一个高峰期。

此外,近年来古玩界传得沸沸扬扬的唐朝“黄金蛙”“黄金龟”据说出自唐朝金库,但在史料中并未找到明文记载,汉、唐毕竟时代久远,当时国库中的黄金储备究竟如何已不可考。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中国古代王朝是怎样储备黄金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 揭秘:中国古代的黄金储备曾经很惊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古代黄金失踪之谜

明朝灭亡崇祯到底有多少钱:黄金150万,白银三千万

灭亡时崇祯真是一文钱没有,什么李自成搜出3000万是后来投降满清的汉奸文人杜撰的,修明史修了二百年,假的太多。

你说当汉奸的写老东家的史书,肯定要编啊,当小说写。

明朝时期一两银子等于几钱银子?

一两等于十六钱,中国古代没有十进制,通常使用16进制。例如半斤八两形容没什么区别,因为在古代半斤等于八两。

在明英宗即位登基之后,白银就已经体现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这两种基本的货币职能。在明朝嘉靖时期,使用银就更为普遍。明代的银子和铜钱兑换比例都是不固定的,明朝初中期,大约是一两银子兑换一千文,这是个正常的价格,在明末要换到1500文。

扩展资料:

古代度量衡:

据《汉书·律历志》记载,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是:衡制:铢、两、斤、钧、石。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

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

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两

明朝末年曾经闹起了“银荒”,白银究竟去了哪里?

明初时期,朱元璋减免赋税、兴建水利、大兴教育、严打贪官,此外还非常注重对外交流,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而受到元代纸币破产以及制作铜钱的资源上面的限制,使得明初时期的金融市场一片混沌,甚至出现了以物换物的交易模式。

明朝中期的时候,贸易大兴,受市场的牵引,日本、南美、菲律宾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市场,白银就填补了货币交易的空白。

到了明末,大三角贸易衰落、幕府锁国,中国的市场也受到巨大的影响,在当时就出现了“银荒”的现象。到了清朝,这些白银又大批量地回到市场,那么明末时期这些白银究竟去了哪里呢?

时局动荡,有钱人最先嗅到危险,所以持有白银的人大多数都认为白银的上升价值很大,选择把白银埋了,被窖藏囤积,这种心理就相当于前些年中国人掀起的抢盐风波一样。这种做法对明末时期的金融贸易市场的影响就很大,直接导致了白银的断流。

有意思的是,除了将白银埋起来之外,这些白银还有一个流向,就是被做成工艺品、装饰品在市场流通。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明末时期金银器手工业异常发达的原因,而且这些工艺品被人们买回来,放在家里或者作为装饰品戴在身上,即使在战乱之中,也能作为一个价值很高的货币来进行交易,可谓是稳赚不赔的。

后来时局稳定了,清朝到来了,白银也似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了。

在古代的黄金,银子,文钱之间是怎么换算的?

1、古代货币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是常常变动的

大约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吊)铜钱=10000文铜钱

一两是10钱,一钱是0.1两。

一锭银子:

锭其实就是量词,就是一块银子。锭是用在元宝上的,只有说一锭元宝。而明清代的元宝都是固定重量,大约分一两、二两、五两、十两、二十两等。

2、大概比率是这样的:

1.一贯钱

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而各朝兑换起来不尽相同。

2.一两白银

一两白银通常相当于1000-1500文。

3.一两黄金

而一两黄金兑换白银则在8-20两不等。

扩展资料:

1、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

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2、根据现今有位历史学家所作《大中国》中所述“一千文钱可兑换一俩银子,10俩银子可兑换1俩金子”。

所谓的碎银指钱币单位较小的银子,如同现在的“零花钱”之说,在古代一般指在10俩以下的银子。“

文印”应写作“纹银”,银子在古代根据质量不同也分为不同的称谓,所谓的纹银指质量最好的一种,含银成份最高(古代的银子并不是百分百的纯银),钱币价格方面远远高于其它种类的银子,在古代除了按重量计算银子的价格高低,还要根据质量的不同计算价格的高低。

在古代消费,中国人主要使用铜钱,宋代以后随着纸钞的出现,购买大批货物,一般要使用叫“交子”这种纸钞,当时的“交子”不同于现在的纸币,很大程度上是“存折”的一种,在古代很少使用银子,一般只有钱人家才使用比较多。

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4、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

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5、唐朝一两银子相当于2500元人民币,一个铜钱相当于2块半人民币;宋代一两银子相当于250元人民币,一个铜钱相当于2角5分人民币;明朝一两银子相当于500元人民币,一个铜钱相当于5角人民币;清朝约一两银子相当于200元人民币,一个铜钱相当于2角人民币。

6、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货币

标签: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