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仙子的传说,“牡丹仙子”的传说?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806

“牡丹仙子”的传说?

相传武则天登皇位,自称圣神皇帝。一年冬天,她突然兴致大发,带着妃嫔、宫女到上苑饮酒赏雪。

此时大雪刚停,只见那假山、凉亭、小桥、长廊一切景物都穿上了洁白的素装;各种花草树木虽说枝叶凋零,但经雪一打扮,犹如银枝玉花,显得格外的美丽;偶而飞来两只小鸟,把枝条轻轻一掸,撒下团团白絮,好似一只只飞舞的蝴蝶。

武则天看得入了迷,没想到雪的景色竟是如此壮丽。突然,她发现在那白皑皑的雪堆里,有点点燃烧跳跃的火苗。仔细一看,原来是朵朵盛开的红梅。武则天真是高兴极了!禁不住吟诗一首,抒发她的喜悦情怀。随同赏花的纪嫔们一看太后如此欢喜,都争相给她敬酒。

这时,有个妃嫔说:"武后,梅花再好,毕竟是一花独放。如果你能下道圣旨,让这满园百花齐开,岂不更称心愿吗?

另一妃嫔摇摇头说:"如今严冬寒月,梅花开放正适时令。若让百花齐放,需等来年春天。"

武则天听罢哈哈一阵大笑,说:"春时花开,不足为奇。百花斗雪竞放,方合我的心意。"

妃嫔们看她已有几分醉意,劝说道:"武后,时辰不早,快快回宫歇息了吧。若还想观赏,待明日一早再来。"

武则天由宫女搀着回到宫里。但她酒兴未消,仍想着让百花斗雪竞放的事。于是,令宫女拿来文房四宝,当即手握霜毫,蘸饱浓墨,在白绢上写了一首五言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

写罢,她叫宫女拿到上苑焚烧,以报花神知晓宫女把武则天的诏令拿到上苑焚烧以后,吓坏了百花仙子。大家赶快聚集一起,共同商量对策。桃花仙子胆最小,瑟瑟缩缩地说:"武则天心毒手狠,什么样的事都干得出来,咱们不敢违抗呀!"

有几个小花仙子也怯生生地附和着说:"是呀!咱们还是早作准备,提前开放了吧!"牡丹仙子不同意她们的意见,有几分气愤地说:"武则天也太霸道了。你管人间的事,如今竟又管起我们来了。这百花开放,各有节令,开天辟地,四季循从。岂容你逆天乱地?咱们不能从!"

众花仙听牡丹仙子这么一说,都觉得句句在理。可一想武则天的残暴,又都犹豫起来了。桃花仙子哀求牡丹仙子说:"好姐姐,你听我的话,咱们还是顺从了吧。武则天杀人如踩死个蚂蚁,何况咱们这些娇弱的花体呢?"不少仙子接着说:"姐姐,开也是这一次。不然会大祸临头的。"

牡丹仙子倔强地说:"违心的事一次也不能干。只要咱们骨硬志坚,看她能耐我何?"

这时已鼓打四更,天色快亮。众花仙看牡丹仙子的决心已下,只好匆匆散去,各自开花去了。

百鸟啾啾,晨曦初露。武则天一觉醒来,醉意已经全消。她穿衣起床,坐在镜前让丫环给她梳妆打扮。正在这时,宫女推门而入,欣喜地禀报:"万岁,上苑的百花全开放了!"

武则天一听大喜,想想咋晚写出的诗,只不过是"酒后戏言",没想到百花真的奉旨开放了。她急忙走出皇宫,来到上苑。举目一望,满园的桃花、李花、玉兰、海棠、芙蓉、丁香等全部怒放了,一丛丛,一簇族,绚丽多彩,争芳斗艳。

这时,满朝文武百官都纷纷跑来,观看稀罕。武则天面对众卿,得意忘形,迈着大步朝一片光枝秃杈的牡丹走去。她一看花丛中唯有牡丹未放,一股怒火油然而升。心想,这还了得!君言不从,我还如何临朝执政?况且对着这些文武百官,岂不有失脸面?

她越想越恼火,破口大骂:"大胆牡丹!竟敢如此放肆,抗旨不开。放火焚烧,一株不留!"说罢,愤然而去。武士们领旨后,马上点柴引火,扔入牡丹丛中。霎时,浓烟滚滚,烈焰熊熊,只烧得牡丹噼噼啪啪乱响。牡丹仙子看着一片牡丹将毁于一旦,禁不住滴滴泪垂,悲愤万分。

正当午时,大火燃尽,牡丹花圃化成一片焦灰。内侍禀报武则天:启禀万岁,牡丹已焚烧成灰。武则天怒气未消,恶恨恨地说:"连根铲除,贬出长安,扔到洛阳邙山,叫它断种绝代!"

武则天为什么要把牡丹贬到洛阳邙山呢?原来她常来洛阳,到过邙山。她知道沟壑交错,偏僻凄凉,好叫她在媾孤苦受罪,以解她心头之恨。

武士们又马上挥起铁镢,把牡丹连根掘出,连夜装车送住洛阳,扔到了邙山岭上。谁知,牡丹一入新土,就又扎下了根。来年春天,满山翠绿。邙山的人很早就喜欢牡丹,家家移种,户户育植。后来城里人听说了,也纷纷跑来移栽。

牡丹仙子看洛阳人这样喜爱牡丹,非常高兴。一到春天,株株怒放,千姿百态。观赏牡丹的人,扶老携幼,朝暮不断,人海花海,盛况非凡。

牡丹在洛阳繁盛了,这种牡丹在武则天的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洛阳人赞它为"焦骨牡丹"。后来经过洛阳人的精心培育,花儿更红更艳了,后人又起名叫"洛阳红"。

如果说传说真是神奇的,那么洛阳人更为神奇,能把这个传说解说的这般动人和美丽,正因为如此,武则天贬牡丹是厚爱洛阳了。而改革开放后,洛阳人又借这个动人的传说,将国色天香的牡丹品牌打造成城市名片,扬名于海内外。

扩展资料:

吕洞宾三戏白牡丹:

话说,吕洞宾成仙后云游天下,这一日,正身在桐柏山,却忽然发现大地撼动,房屋倒塌,吕祖掐指一算,原来是只修炼了数千年的穿山甲妖作祟。

吕祖想为百姓除此妖,但深知自己成仙不久,恐怕难敌此妖,正踌躇间,太白金星显化指点,告诉吕祖穿山甲妖五千年道行,仙兵法宝都很难伤它,只有西王母头上有根玉簪,是上古神兵所化,而服侍西王母梳洗的正是牡丹仙子,只要能求得牡丹仙子将玉簪一借,便可收妖。

次日,正逢西王母举行蟠桃盛会,吕洞宾便驾起祥云奔赴盛会。席间,西王母命牡丹仙子给众仙斟酒,吕洞宾趁接酒杯之机,将牡丹仙子的手轻轻地用手指划了一下,牡丹仙子心一动,不觉脸上一红,低着头退了下去。

此为一戏。

过一会,西王母又命牡丹仙子为众仙端上蟠桃,到吕洞宾面前时牡丹仙子不仅迟迟疑疑,谁知就在递给吕洞宾蟠桃时,吕祖将桃盘重重一按,牡丹仙子手腕一软,顿时羞得面如桃花。

此为二戏。

随后,牡丹仙子匆匆而走,吕洞宾紧随其后,在瑶池边追上牡丹仙子,对仙子说:“仙子若有所思,可是羡慕人间?“,牡丹仙子慢慢地低下了头。

吕洞宾又充满感情地说:“人间确实美好啊,我四处云游,众多美景,美不胜收,而且百姓富足,男耕女织,尽享天伦”,牡丹仙子闻言慢慢抬起头,轻轻说:“真的吗?”,

吕洞宾笑着用手一指下面,说:“牡丹仙子,你往那里看,这有一对父子,他们在田间喜庆丰收,再往那边看,那是一对夫妇正在园里赏花。人伦之乐,尽在不言中!”。

说着说着,便勾起了牡丹仙子向往人间之情,这时,吕洞宾上前几步又指了指桐柏山一带,对牡丹仙子说:”可这人间也有妖魔鬼怪兴风作浪,你看这里“,牡丹仙子低头一看,只见房倒屋塌,男哭女嚎,一片凄景之象,不仅心中生出怜意。

吕祖适时提出借西王母玉簪一用,待除妖后便帮助牡丹仙子下凡去人间一游。仙子应允了,在她的帮助下,吕洞宾得到玉簪破了穿山甲的妖法,为桐柏山一带百姓除去妖魔,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生活。

之后,吕洞宾又和太白金星共同苦劝西王母,终于使得牡丹仙子下凡一游人间,达成了她的愿望。

此劝仙子下凡,为三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牡丹

牡丹仙子的传说

“牡丹仙子”的传说?

相传武则天登皇位,自称圣神皇帝。一年冬天,她突然兴致大发,带着妃嫔、宫女到上苑饮酒赏雪。

此时大雪刚停,只见那假山、凉亭、小桥、长廊一切景物都穿上了洁白的素装;各种花草树木虽说枝叶凋零,但经雪一打扮,犹如银枝玉花,显得格外的美丽;偶而飞来两只小鸟,把枝条轻轻一掸,撒下团团白絮,好似一只只飞舞的蝴蝶。

武则天看得入了迷,没想到雪的景色竟是如此壮丽。突然,她发现在那白皑皑的雪堆里,有点点燃烧跳跃的火苗。仔细一看,原来是朵朵盛开的红梅。武则天真是高兴极了!禁不住吟诗一首,抒发她的喜悦情怀。随同赏花的纪嫔们一看太后如此欢喜,都争相给她敬酒。

这时,有个妃嫔说:"武后,梅花再好,毕竟是一花独放。如果你能下道圣旨,让这满园百花齐开,岂不更称心愿吗?

另一妃嫔摇摇头说:"如今严冬寒月,梅花开放正适时令。若让百花齐放,需等来年春天。"

武则天听罢哈哈一阵大笑,说:"春时花开,不足为奇。百花斗雪竞放,方合我的心意。"

妃嫔们看她已有几分醉意,劝说道:"武后,时辰不早,快快回宫歇息了吧。若还想观赏,待明日一早再来。"

武则天由宫女搀着回到宫里。但她酒兴未消,仍想着让百花斗雪竞放的事。于是,令宫女拿来文房四宝,当即手握霜毫,蘸饱浓墨,在白绢上写了一首五言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

写罢,她叫宫女拿到上苑焚烧,以报花神知晓宫女把武则天的诏令拿到上苑焚烧以后,吓坏了百花仙子。大家赶快聚集一起,共同商量对策。桃花仙子胆最小,瑟瑟缩缩地说:"武则天心毒手狠,什么样的事都干得出来,咱们不敢违抗呀!"

有几个小花仙子也怯生生地附和着说:"是呀!咱们还是早作准备,提前开放了吧!"牡丹仙子不同意她们的意见,有几分气愤地说:"武则天也太霸道了。你管人间的事,如今竟又管起我们来了。这百花开放,各有节令,开天辟地,四季循从。岂容你逆天乱地?咱们不能从!"

众花仙听牡丹仙子这么一说,都觉得句句在理。可一想武则天的残暴,又都犹豫起来了。桃花仙子哀求牡丹仙子说:"好姐姐,你听我的话,咱们还是顺从了吧。武则天杀人如踩死个蚂蚁,何况咱们这些娇弱的花体呢?"不少仙子接着说:"姐姐,开也是这一次。不然会大祸临头的。"

牡丹仙子倔强地说:"违心的事一次也不能干。只要咱们骨硬志坚,看她能耐我何?"

这时已鼓打四更,天色快亮。众花仙看牡丹仙子的决心已下,只好匆匆散去,各自开花去了。

百鸟啾啾,晨曦初露。武则天一觉醒来,醉意已经全消。她穿衣起床,坐在镜前让丫环给她梳妆打扮。正在这时,宫女推门而入,欣喜地禀报:"万岁,上苑的百花全开放了!"

武则天一听大喜,想想咋晚写出的诗,只不过是"酒后戏言",没想到百花真的奉旨开放了。她急忙走出皇宫,来到上苑。举目一望,满园的桃花、李花、玉兰、海棠、芙蓉、丁香等全部怒放了,一丛丛,一簇族,绚丽多彩,争芳斗艳。

这时,满朝文武百官都纷纷跑来,观看稀罕。武则天面对众卿,得意忘形,迈着大步朝一片光枝秃杈的牡丹走去。她一看花丛中唯有牡丹未放,一股怒火油然而升。心想,这还了得!君言不从,我还如何临朝执政?况且对着这些文武百官,岂不有失脸面?

她越想越恼火,破口大骂:"大胆牡丹!竟敢如此放肆,抗旨不开。放火焚烧,一株不留!"说罢,愤然而去。武士们领旨后,马上点柴引火,扔入牡丹丛中。霎时,浓烟滚滚,烈焰熊熊,只烧得牡丹噼噼啪啪乱响。牡丹仙子看着一片牡丹将毁于一旦,禁不住滴滴泪垂,悲愤万分。

正当午时,大火燃尽,牡丹花圃化成一片焦灰。内侍禀报武则天:启禀万岁,牡丹已焚烧成灰。武则天怒气未消,恶恨恨地说:"连根铲除,贬出长安,扔到洛阳邙山,叫它断种绝代!"

武则天为什么要把牡丹贬到洛阳邙山呢?原来她常来洛阳,到过邙山。她知道沟壑交错,偏僻凄凉,好叫她在媾孤苦受罪,以解她心头之恨。

武士们又马上挥起铁镢,把牡丹连根掘出,连夜装车送住洛阳,扔到了邙山岭上。谁知,牡丹一入新土,就又扎下了根。来年春天,满山翠绿。邙山的人很早就喜欢牡丹,家家移种,户户育植。后来城里人听说了,也纷纷跑来移栽。

牡丹仙子看洛阳人这样喜爱牡丹,非常高兴。一到春天,株株怒放,千姿百态。观赏牡丹的人,扶老携幼,朝暮不断,人海花海,盛况非凡。

牡丹在洛阳繁盛了,这种牡丹在武则天的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洛阳人赞它为"焦骨牡丹"。后来经过洛阳人的精心培育,花儿更红更艳了,后人又起名叫"洛阳红"。

如果说传说真是神奇的,那么洛阳人更为神奇,能把这个传说解说的这般动人和美丽,正因为如此,武则天贬牡丹是厚爱洛阳了。而改革开放后,洛阳人又借这个动人的传说,将国色天香的牡丹品牌打造成城市名片,扬名于海内外。

扩展资料:

吕洞宾三戏白牡丹:

话说,吕洞宾成仙后云游天下,这一日,正身在桐柏山,却忽然发现大地撼动,房屋倒塌,吕祖掐指一算,原来是只修炼了数千年的穿山甲妖作祟。

吕祖想为百姓除此妖,但深知自己成仙不久,恐怕难敌此妖,正踌躇间,太白金星显化指点,告诉吕祖穿山甲妖五千年道行,仙兵法宝都很难伤它,只有西王母头上有根玉簪,是上古神兵所化,而服侍西王母梳洗的正是牡丹仙子,只要能求得牡丹仙子将玉簪一借,便可收妖。

次日,正逢西王母举行蟠桃盛会,吕洞宾便驾起祥云奔赴盛会。席间,西王母命牡丹仙子给众仙斟酒,吕洞宾趁接酒杯之机,将牡丹仙子的手轻轻地用手指划了一下,牡丹仙子心一动,不觉脸上一红,低着头退了下去。

此为一戏。

过一会,西王母又命牡丹仙子为众仙端上蟠桃,到吕洞宾面前时牡丹仙子不仅迟迟疑疑,谁知就在递给吕洞宾蟠桃时,吕祖将桃盘重重一按,牡丹仙子手腕一软,顿时羞得面如桃花。

此为二戏。

随后,牡丹仙子匆匆而走,吕洞宾紧随其后,在瑶池边追上牡丹仙子,对仙子说:“仙子若有所思,可是羡慕人间?“,牡丹仙子慢慢地低下了头。

吕洞宾又充满感情地说:“人间确实美好啊,我四处云游,众多美景,美不胜收,而且百姓富足,男耕女织,尽享天伦”,牡丹仙子闻言慢慢抬起头,轻轻说:“真的吗?”,

吕洞宾笑着用手一指下面,说:“牡丹仙子,你往那里看,这有一对父子,他们在田间喜庆丰收,再往那边看,那是一对夫妇正在园里赏花。人伦之乐,尽在不言中!”。

说着说着,便勾起了牡丹仙子向往人间之情,这时,吕洞宾上前几步又指了指桐柏山一带,对牡丹仙子说:”可这人间也有妖魔鬼怪兴风作浪,你看这里“,牡丹仙子低头一看,只见房倒屋塌,男哭女嚎,一片凄景之象,不仅心中生出怜意。

吕祖适时提出借西王母玉簪一用,待除妖后便帮助牡丹仙子下凡去人间一游。仙子应允了,在她的帮助下,吕洞宾得到玉簪破了穿山甲的妖法,为桐柏山一带百姓除去妖魔,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生活。

之后,吕洞宾又和太白金星共同苦劝西王母,终于使得牡丹仙子下凡一游人间,达成了她的愿望。

此劝仙子下凡,为三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牡丹

关于牡丹仙子有哪些传说?

关于牡丹仙子,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光武帝刘秀起义时候,被王莽的大将王朗追杀。一天,刘秀疲于奔命,逃到了北郝村。此时天已过午,刘秀又饥又渴,两眼直冒金星,在村中到处寻找藏身之地。兵荒马乱的,老百姓见到这个顶盔贯甲的将军,手提宝剑,满面血污,非常害怕,纷纷关门闭户。刘秀无奈,只好由东向西走去。

却说村西有一户姓郑的人家,只有父女二人。这天郑老汉刚好去舅爷家帮忙劳作去了,家中只有十六岁的女儿颦颦。颦颦生性好动,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怎么能耐得住性子呆在家里呢!于是带上房门,到村西弥陀寺去玩耍。这弥陀寺年久失修,偌大的院子只有一个老和尚看护,香火日衰。惟有后院一簇大牡丹,花大如盘。

颦颦走到院中,知道老和尚出去云游化缘,不在寺里,就一个人来到寺后的牡丹园中采摘牡丹花玩耍。

刘秀好不容易也来到寺中,忽听得村子里人声鼎沸,马嘶狗叫。原来是王朗的追兵赶到了!刘秀暗叫:“不好!”

急忙向寺后跑去。到庙后一看,刘秀大叫“完了,完了”。原来寺后空空旷旷,除了一簇牡丹,没有什么可以遮拦的。此时此刻,颦颦正在采摘牡丹花,见一个青年将军慌慌忙忙跑进来,非常害怕。刘秀安慰道:“姑娘莫怕,我是落难之人。外面贼人正在搜寻我,请你千万想办设法搭救我才好!”颦颦惊魂未定,情急之下将刘秀一把拉入牡丹丛中,又把采摘的牡丹花撒在缝隙之中。

王朗带领兵丁一路赶来,见刘秀跑进村庄,三拐两拐就不见了。他们在村中搜查个遍,也没有找到刘秀,只好一直向前紧追,追到村外也没有发现刘秀的踪影。忽然,他们看见前面有一座寺院,王朗命令手下到寺中搜查。兵丁们把寺院围了个水泄不通,在里面翻了个底朝天,仍未发现刘秀一根毫毛,只见到一个姑娘,就把她带到王朗面前。

王朗问道:“你可曾看到一个顶盔贯甲的人从这里走过?”

颦颦非常害怕,面色惊慌,结结巴巴地说:“我只看见一个人向寺院西边跑过去,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要找的人。”

王朗求功心切,指挥人马向西直奔而去。颦颦这才瘫坐在庙门台阶上。

刘秀此时却是人事不醒。原来,一天的拼杀奔逃使刘秀早已累得精疲力竭,加上刚才情急攻心,一下子就昏厥过去了。颦颦见王朗的人马确实走远了,才想起寺后的青年将军。她跑到寺院后面,见青年将军仍然藏在牡丹花中昏睡不醒,觉得非常好玩。颦颦仔细端详,见他虽然满面血污,却生得眉清目秀,鼻直口方,英俊异常,不由产生爱慕之情,她暗自思忖:“若是能嫁得这样的郎君,也不枉此生了!”她正看得出神,刘秀已经醒转过来了。这样,四目相视,眉目传情,两人不由得面色羞红。刘秀深情地说:“姑娘救命之恩,在下没齿难忘。敢问姑娘尊姓大名?

”颦颦羞怯怯地做了回答,刘秀也报出姓名。

由于劳累过度,饥寒惊扰,所以危险过后,精神一松,刘秀就病倒了。颦颦用手一摸,感到刘秀额头似火炭一样,不由着起急来。她将刘秀在庙中安顿好,就急急忙忙地回家想办法。

且说郑老汉晚饭时分回到家里,见女儿还未回来,不免担心。正在门口张望的时候,见女儿疾步跑了回来,心里才一块石头落了地。父女俩打过招呼,颦颦急忙去做饭。不一会儿,就飘出饭菜的香味来。颦颦托词村头七婶家的小豆子受了风寒,向父亲讨了些日常草药熬上,然后就带着饭菜和熬好的药,向弥陀寺而来。

牡丹仙子刘秀正在寺中躲避疗养,听得有人进来,急忙躲在花丛之中,看见是颦颦姑娘进来,这才站起身,迎上前去。刘秀一天都没有吃东西了,见到饭食欣喜异常,连连道谢,然后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看着刘秀饥不择食的样子,姑娘又心疼又爱怜,不由得出起神来。端详着刘秀英武的面容,思绪飞扬,想像着眼前的这位年轻将军怎样地凯旋,怎样地向父亲提亲,怎样地迎娶自己,怎样地相亲相爱,白头到老……刘秀一口气把饭吃完,又把药喝了,身上也暖和多了,见颦颦姑娘正含情脉脉出神地看着自己,不由得不好意思起来,直涨得面颊通红。颦颦这才猛然醒悟过来,心迹表露,红霞飞上了双颊。

刘秀此时思绪万千,回想起义时起,风餐露宿,身边从没有一个如此体贴自己的人,心中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而颦颦妩媚动人的青春气息又是那样地撩人,不由得也心猿意马。毕竟是征战多年的将军,见多识广,豪气冲天。刘秀把拳一抱,一揖到地:“刘秀蒙尘落难,多亏姑娘相救,才幸免遭擒,大恩大德,没齿难忘。姑娘秀外慧中,令我一见钟情,如蒙不弃,愿与姑娘,结为百年之好。”颦颦姑娘心里甜甜的,使劲地点点头。两个年轻人患难见真情,山盟海誓,私订了终身。

一连十多天,刘秀在颦颦姑娘的照顾下,恢复了元气。这天,刘秀想了许多事情,对颦颦姑娘说:“颦儿,我是义军首领,肩担很重,几万弟兄在等我消息,我不能再修养下去。今天无论如何我都要走了。”颦颦姑娘听到这话,已是泪流满面,悲痛欲绝,说道:“将军身系国家安危,不能为了儿女私情而受到牵累。我已是将军的人,自然守志终生,以等候将军的凯旋归来。”两人生离死别,互道珍重。刘秀就与她拜别,绝尘而去。

刘秀与颦颦姑娘一别就是七八年。

战乱频频,人海茫茫,刘秀杳无音信,颦颦姑娘望眼欲穿。由于颦颦是远近闻名的俏姑娘,刚开始有不少人家托人说媒,可以说是踏破了门槛。可是,颦颦一家人也没有应允。渐渐的,人们便以为颦颦眼界太高,到后来,门前日渐冷落,最后,便没有人再来提亲了。郑老汉急得没有办法,只是伤心落泪,哀叹老伴死得太早。颦颦也由开始对刘秀的满怀希望,到后来对刘秀的热切期盼,最后,望眼欲穿,郁郁寡欢,思念成疾,一病不起。

这年春天的一天,颦颦还病卧在床。一连数十日水米不进,致使颦颦形销骨立。颦颦把父亲请到床前说:“爹爹,女儿恐怕不行了,未能在您面前尽孝,还惹您生气忧心,女儿非常惭愧。只是女儿心中还有一件大事,女儿必须告诉爹爹。”

郑老汉听到这里,已是痛不欲生,说:“颦颦,眼见你病成这样,爹爹我心如刀绞,孩子,有什么话,你说吧!爹爹一定想办法去做。”颦颦便把当年怎样遇到刘秀,怎样搭救于他,怎样私定终身,全都说给了父亲,郑老汉这才如梦方醒。

颦颦拉着父亲的手说:“爹爹,女儿恳请父亲千万不要责怪刘郎。只是女儿福薄命浅,与刘郎有缘无分。女儿只求爹爹把我葬在弥陀寺后的牡丹花旁,我要陪伴牡丹等待刘郎的到来。”颦颦又让父亲把铜镜递给她。望着镜中自己憔悴的面容,颦颦不胜自悲,轻轻叫着刘郎的名字,抱撼而终。弥陀寺中的牡丹花这年开的全是白色的花,像雪一样。

转眼到了第二年秋天。这天,北郝村外由远渐近忽然传来鼓乐之声。人们纷纷传告,说是新登基的皇帝来村里迎娶娘娘。鼓乐仪仗直接向郑家逶迤而来,浩浩荡荡摆在了郑家门口。刘秀从高头大马下来,龙袍鎏冕,气宇轩昂,直进郑家。

郑老汉跪倒磕头,迎接圣驾。刘秀不见颦颦出来很是纳闷,开口说道:“郑卿家请起!孤王今天特来迎娶颦颦,快请颦颦随驾回宫。”

郑老汉早已大放悲声,哭诉说:“颦颦已经故去了!”

刘秀如五雷轰顶,一下子呆呆地站在那里。半晌,眼泪才从眼里滚落下来。

刘秀换了常服的皂衣,由郑老汉陪着来到了弥陀寺。他睹物思人,悲从心来,手抚着牡丹的枝叶,痛心不已。想当年,自己是风华正茂,颦颦是娉婷袅娜;到现在,自己是龙袍加身,颦颦却是黄土一堆。叹只叹,人生无常有限,悲只悲,物是人非泪如雨。

这时,牡丹的枝叶被刘秀的眼泪打湿了,忽然娑娑一抖,竟开出满枝的红花来。花大如莲,芳香四溢,灼灼华光,映红天际。牡丹花似有灵性,随风盈盈下拜,刘秀感慨万千。于是,封牡丹为花中之王,封颦颦为牡丹仙子。

一时间,祥云飘飘,鸾凤和鸣。颦颦站在最大的一朵牡丹花上,由祥光托着,随着仙乐袅袅,百鸟漫舞,冉冉升在空中,飘然而去。

从此,弥陀寺的牡丹成了神,人们给牡丹仙子修庙塑像,香火不断。最为神奇的是,这株汉代牡丹很有民族气节。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占领柏乡城后,非常垂涎汉牡丹的花容和灵性,就把汉牡丹连根挖走,种在自己的炮楼里。可是,牡丹却枯死了,任凭鬼子浇多少水,也没有复活。可是,在鬼子投降那年,弥陀寺的牡丹却又发芽了,茁壮生长,枝繁叶茂,并且开出满枝的红花来。

牡丹仙子

牡丹仙子的经典传说,谁了解的比较清楚?

  传说唐后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她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惟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后,便又下令烧死牡丹。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开的更盛。

  

传说武则天是二十八星宿里面的心月狐转世,下凡祸乱大唐。百花由于违反季节开放,后来百花仙子和牡丹被贬落凡尘,就是《镜花缘》的来历。

另外就是吕洞宾三度白牡丹

谁知道关于邙山的传说

1、老子炼丹

传说公元前520年,老子离开周王城守藏室,悄悄来到北邙山之巅的翠云峰,彻夜砌起太极八卦炉,以乾、坤、坎、离、震、艮、巽、兑八方位,调动天、地、水、火、雷、山、风、泽之灵性,巧运内外相济之理,专心精炼了九九八十一天。

揭炉时,随着轰然一声,只见万道金光四射,直窜云霄。老子自尝一粒,瞬间面露紫气,脱却凡骨。于是,老子用仙丹点化他的青牛,跨上牛背,由北邙山远出函谷关“西游天竺教化胡人”去了。

2、吕祖报恩

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喜游中原。一日,发现洛阳瘟疫四漫,城内死寂。他想到了牡丹根能驱此疫。为救民生,他急升天庭拜见王母娘娘,想求请她身边的牡丹仙子下凡治病救人。

西王母挪谕:“什么替天行道,莫不是打牡丹姑娘的歪主意?私自下凡必遭天谴。”牡丹仙子感于吕洞宾的至善诚意,便偷偷溜出天宫,在北邙山上空飞撒漫播牡丹种子。

王母娘娘知道后,贬她下凡种牡丹。因北邙山土地肥沃, 加上她时时化作和风细雨,那晚播撒的牡丹种子开始出芽、绽花。

吕洞宾感恩牡丹仙子的义善,特在北邙山的官道上扎了个茶庵。没多久,经牡丹根煎汤灌服,瘟疫尽除。人们为感谢牡丹仙子就把北邙山改称“牡丹山”,并在茶庵处修了一座吕祖庵,敬奉仙人吕洞宾。

3、重阳作诗

全真道鼻祖王重阳从陕西启程赴山东传道途中,特地攀上北邙山到上清宫瞻仰圣迹,道风飘逸,欣然作《题上清宫壁》诗一首:“丘谭王风捉马刘,昆仑顶上打玉球,你还般在寰海内,赢得三千八百筹。”

走出北邙山,王重阳一路乞讨到山东。怪巧的是,他先后收度马丹阳、丘处机、谭处端、王玉阳、刘处玄等“全真七子”,暗合了诗中玄机。他们在重阳祖师登仙后,纷纷传道立宗,彪炳全真大旗。

4、洞天福地

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处游憩之地。世人以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怀仰慕。道教潜隐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静之山林,故多择有仙迹传说之处,兴建宫观,期荫仙风而功道园融。

历代以来,道侣栖止,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故洞天福地已成为中国绵绣河山之胜境。第七十福地即北邙山,在东都洛阳县,属魏真人治之。

5、邙山起源传说

古时候西海中有一条修炼万年的大蟒,听说玉皇大帝下界巡视,就前来讨封,玉帝不允,大蟒恼羞成怒便窜入一条大河中兴风作浪,经常祸及两岸,百姓苦不堪言。到禹王时期,大禹率众治水,发现一巨蟒在河中作怪,便挥剑与大蟒交战七天七夜,终于斩杀恶蟒,为民除害。

蟒血流进大河,把河水都染浑浊了,就成了黄河,蟒身百里变成蟒形山岭,人们称之为“邙(蟒)山”,又叫它“邙岭”

标签: 仙子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