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汲的徒弟,孟子是孔子之孙孔汲的再传弟子,那孔子是孟子的什么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541

曾子是孔子的徒弟吗

曾子是孔子的徒弟。

《曾子》为曾子及其弟子所作。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人。先祖为夏朝少康子曲烈后代,曲烈被封于曾阝。春秋时曾阝被莒所灭,曾阝世子巫公奔鲁,三传而至曾点(即曾晰)。曾子即为曾点之子,父子二人同受业于孔子。

曾子青壮年时参加农事劳作,家庭经济生活不太宽裕,为养活父母曾到莒国去谋求了一个“得粟三秉”的小官。

他受业于孔子后学有成就,便收徒讲学。父母死后南游楚国,“得尊官官焉”。后齐国欲以为相,楚国欲以为令严,晋国欲以为上卿,但他一概谢绝,专事研习孔子并授徒,终成儒家名师。他性格沉静,忠诚老实,为人谨慎,态度谦逊,鄙薄“胁肩谄笑”,并具勇敢精神。

扩展资料

曾子的主要思想

修齐治平

曾子著作《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政治哲学体系。

不苟权贵

《韩诗外传》卷一记,曾参为养活父母仕于莒,曾当过“得粟三秉”的官职。虽有从政经历,但综观其一生,仍然是一个孔子式的知识分子形象。其根源在于他那尽守礼约、躬守孝道、不苟同权贵的思想品格。他曾声言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论语·泰伯》),《庄子·让王》篇中记载:“曾子居卫,温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

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履而踵决。曳纵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声。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说苑·立节》载:“曾子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韩诗外传》说“齐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皆不应命。”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曾子(春秋末年思想家)

孔子的三个名人弟子

1、颜回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鲁国宁阳(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鹤山乡)人,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周敬王三十九年(公元前481年),去世。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配享孔子、祀以太牢,追赠兖国公,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

2、闵子

闵子(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87年),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丘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

闵子以孝闻名,为二十四孝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1074年,齐州太守李肃之在墓前建祠祭祀,由苏辙撰文、苏轼书写《齐州闵子祠记》的石碑,叙述了修建祠堂的经过。

到明代,经历城人刘敕发集,捐资重修了闵子骞墓和祠,并在殿后修起了“讲学堂”的东西厢房“斋”和“芦花馆”。

3、仲由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山东省临沂市平邑仲村镇)。“孔门十哲"之一,受儒家祭祀。仲由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卫乱,父子争位,子路被蒯聩杀死,砍成肉泥。三月初三结缨遇难,葬于澶渊(今河南濮阳)。

4、曾子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shēn),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5、宰予

宰予(前522年—前458年),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言语”科之首(排名在子贡前),“孔门十三贤”之一 。

《大成通志》记载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唐开元二十七年,宰予被追封为“齐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加封“临淄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再进封为“齐公”,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宰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门七十二贤

跪求····孔子的五位弟子

只查3位吧....

仲由 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孔子容而爱之。以政事闻名。后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浆。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

公西赤 字子华,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二岁。束带立朝,娴宾主之仪。曾言其志说:"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 为小相焉"。孔子认为他很谦虚。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汲(子思子)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

孟子的孔子的关门弟子吗

不是。孟子的出生之时距孔子之死(公元前479年)大约百年左右。孟子拜孔子之孙孔汲的门人为师,受教于孔汲的学生。受于孔子的孙子孔汲。《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孔汲之门人”。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孟子出生时孔汲已逝世三十载。孟子自己也曾说:“予未得为孔子之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 离娄下》)

孔子徒弟是孟子吗?

孟子不是孔子徒弟。孟子说他师从孔子,其实是指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学说,而并不是真正受教于孔子。在孟子出生之前,孔子就已经去世了。

孟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仁政”的政治思想

他反对“霸道”,主张“王道”。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言论和学说,都对我国古代政治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他在儒家思想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称为“亚圣”。

儒家五圣是哪五个?

儒家的五圣是指孔子,颜渊,曾子,子思,孟子。颜渊和曾参是孔子的弟子,子思即孔汲,是孔子的孙子,曾子的弟子,孟子师承子思的弟子。儒家八派:战国时期儒家分化而成的八个派别,又称八儒,<韩非子·显学>:[孔墨之后儒分为八: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子张即颛孙师,漆雕氏即漆雕开、为孔子弟子,子思即孔汲、孔子之孙,孟氏即孟轲,曾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孙氏即荀况(又称孙卿),长期讲学于稷下学宫。以上五派的代表人物是明确的,其余三派指谁,则尚难判定。颜氏,或曰当是颜渊:梁启超则说:孔门颜氏有数人(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颜氏弟子共有八人),最著者为颜渊。然颜渊先孔子卒,是否有弟子传其学,无可考.此文颜氏之儒不知出谁何也(<饮冰室专集·韩非子〈显学篇〉释义>)。仲良氏亦无可考,或谓即陈良,<孟子·滕文公上>载: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乐正氏一说指曾子弟子乐正子春,一说指孟子弟子乐正克。八派中影响最大者为孟氏之儒与孙氏之儒。

孟子的生平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前372-前289年)。

生于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小时候“孟母三迁”。曾受业于孔汲的学生。学成以后从事教书、还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曾任齐宣王客卿。因其主张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就退隐与弟子一起著述。他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主要分为政治哲学(主张仁爱)和人生哲学(主张性善)。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孔孟”。其学说被记录在《孟子》一书中。

标签: 孟子孔子

相关文章

以孟子的名言为题作文,以孔子或孟子的名言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以孔子或孟子的名言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