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朱棣这个人?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214

永乐大帝朱棣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上沾满了鲜血。但他创造了明初盛世,立有不世之功。总体来说是功大于过。


1360年5月2日,朱棣出生于南京。17岁时,朱棣和兄弟们一起到安徽凤阳老家,那时候是明朝的“中都”。他的祖父母埋葬在那里,老百姓的生活都很困苦。朱棣在凤阳生活了四年,朱棣是个有心人,“民间细事,无不究知”。那四年也对朱棣产上的巨大的影响,朱棣能以一个皇子的身份南征北战,取得成就,与这段经历是分不开的。


四年过后,1380年,朱棣就藩到北平。参与来多次北征蒙元的军事行动,加强了他在北方的威望。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大肆削藩,朱棣被迫发动靖难之役,最早取得胜利,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


大肆屠戮建文朝臣


朱棣即位后,因得位不正,很多朝臣不肯归附于他,朱棣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对方反对他的人,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大污点。


朱允炆的主要谋士黄子澄,被砍去双手双腿,再被杀死;齐泰被"族诛";礼部尚书陈迪和五个儿子被同时行刑,朱棣命人把陈迪和儿子们的耳朵鼻子割下来煮熟,再喂给陈迪吃,问陈迪味道怎么样,陈迪回答道:“忠臣孝子的肉鲜美无比”,然后坦然受刑。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诛方孝孺十族的故事最广,这里不再细说。朱棣还兴起"瓜蔓抄",左佥都御史景清在朱棣继位后潜伏了一段时间,后准备行刺朱棣,被识破,当庭辱骂朱棣,朱棣命人把他剥皮实草,打碎骨头,还不解气,继续将他灭族,牵连了很多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后来很多跟他稍微认识的人都杀了,如同瓜之蔓,牵连甚广,许多无辜的人被杀。朱棣诛杀建文旧臣持续了十多年。


朱棣好大喜功,极大的消耗了永乐年间的财政


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先后七次出海远航,经过三十多个国家,每次出海人数都是几万人,这就是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号称“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但其中所耗费的钱粮十万计,死去的军民以万计,对当时大明朝廷是一大负担。


1406年,朱棣命人护送安南的流亡王子回国,承诺立陈氏子孙之贤者为王,顺利平定安南,使得安南屈服于大明朝,但胜利后自食其言,草率的决定把安南收归明朝,惹得安南反复叛乱,持续二十年之久,最终安南独立。南征安南把大明朝的财政拖进的深渊。


朱棣五次北伐蒙元,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战果,解决了明朝前期的北方问题,但皇帝亲征,耗费钱粮无数,对大明朝的财政也是重大的压力。


朱棣创立了永乐盛世,立有不世之功


政治上朱棣完善了文官制度,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加强了皇帝的权力,但事无巨细也使得皇帝忙不过来,朱棣设置的内阁制度,等皇帝繁忙时,内阁协助皇帝来处理国事,这种制度影响了明清两朝,也影响了西方,被西方效仿,一直到现在。


经济上朱棣大力发展农业,对地方官吏要求严格,随时向朝廷反映民情,积极发展畜牧业、手工业、制造业和商业,全国的纳粮人均超过一石。明初大运河已经段大段的损坏,淤塞,不能通航了,朱棣命人修复大运河,重开运河运输,使它成为南北之间商业的主要动脉,另外疏浚黄浦江、开浚吴淞江,大大便利了苏、松等地区的农田基本建设。


外交上郑和下西洋和陈诚出使西域,大大宣扬了国威,开拓海外交流,加强中外友好往来,开创了万国来朝的局面。


文化上为了保留更多的史书,为后人所用,朱棣命人编修《永乐大典》,此书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完善了科举制度,朱棣利用科举和编书笼络了很多知识分子,宣扬儒家思想,改变了明初的尊佛之风,选择官员力求因才而用,为当时社会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对待少数民族采取"四夷顺,则中国宁"的政策,朱棣很注重少数民族的统治,在经济上位少数民族减负,在军事上严厉打压不服,在经济上加强贸易往来,在文化上推行中原文化覆盖。


朱棣是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帝王,开创了永乐盛世。在位期间,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的极大的繁荣,可谓国势极盛!唯独对建文朝臣子处理过狠,造成了一生的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