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的内阁制与宋朝宰相制哪个更好?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资讯1133

明王朝的创建者朱元璋,在历史上功过是非的争议都非常大。尤其是说他完美践行了“兔死狗烹”的定律。这些都不是笔者今天要说的。而是说说他废除了上千年的宰相制度,直接权分六部,由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毕竟后世皇帝都不能像朱元璋那样工作狂,什么事都需要自己的定夺。在明成祖朱棣一朝是建立了内阁制度,减轻了皇帝的工作负担和压力。正是有了该制度,后来的嘉靖皇帝才能有40余年不上朝,整个国家还能有序的运转下去。


通过宋明两朝的比较,明朝的皇权是收拢的。明朝的皇帝不爱上朝现象是皇帝和文官激烈斗争引起的,因为明朝的制度没有遵循历史的惯例,侵犯到了文官原有的权力,文官展开了反击。明朝文官的反击是有效的,它逼迫皇帝退居第二线,然而在制度上内阁没有决策权,所以司礼监代替了皇帝行使权力,是以宦官掌权这一弊病在明朝始终挥之不去。




明朝打破了宋朝制度上惯例,宰相的废除让皇帝站在第一线,那么决策如果出现错误,皇帝就要负起最大的责任,因而明朝官员对皇帝的炮火是猛烈的。《论语》中,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明朝的官员是孔子的好弟子,以冒犯君主为自己的责任和荣耀,当然这样做也是因为风险不大而收益颇高,因为在皇帝和文官体系的冲撞中,孤家寡人的皇帝常常处于弱势的一方,文官们拉帮结派,群殴皇帝一人,迫使皇帝退居二线。


和宋朝“不杀文官”不同,明朝对官员违法的处罚要严厉得多,在吏治上明朝花了更多功夫,这值得称道。而对于吏治,最重要的,也是从源头上的作为是对高级官员的侦查,象锦衣卫这样的机构不可或缺。有人可能会问:如果皇帝贪污违法怎么办?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皇帝不会贪污违法,就象皇帝不会打击政敌一样。



孔子说“君君臣臣”。皇帝应该掌握多大的权力,应该管理什么事务,是在历史经验中不断总结出来的。以以上两点为例,我认为明朝废除宰相制,皇帝跳到第一线处理政务,相比于宋朝其弊甚大;而对于锦衣卫,我认为正是皇帝应该履行的职权,和其它政务不同,皇帝放手不得,一放手天下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