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解析,辛弃疾的鹧鸪天赏析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1010

辛弃疾的鹧鸪天赏析

词的上阕写仲春田园的美丽风光和词人由此引发的感喟。仲春时节,一场春雨刚过,平原上开满了白色的荠采花;在刚翻耕过的土地上,一群群鸟在起落着觅食。面对这一派格调清新、色彩明丽、生机勃勃的克光,词人的内心深处也似乎有一股涌动的热情,他是多么希望为国家“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想到罢官的现实,又感到无可奈何,他因此而愁苦得白了头发,只得在傍晚时到挂有青布酒幌的酒店去赊一点酒喝,好在赊酒很方便。词人想借酒浇愁,可这酒又怎能解除他内心的愁呢??

词的下阕描绘了一幅朴实闲适的农家生活图景。人们心情悠闲恬静,过着勤俭的生命;牛栏的西边种着桑麻等农作物。在这一片宁静的田园中,又走出一位农家女子,她穿着白套裙,趁着生蚕前的闲暇去娘家。透过农家们恬然自安的心态,我们可以更真切地看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词人那种无奈背后的不甘闲居的进取之心,那种追求祖国统一的执着。?

这首《鹧鸪天》在辛词中并不占重要的地位,但它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代表了辛词思想感情的主流,这是贯穿于词人一生的作品之中的,如“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1168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1189年)“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1205年)?

这首词在艺术上主要运用了对照的艺术手法,田园怡人的克光,农家闲适的生活,与词人“多情白发春无奈”的心情形成对照,从而含蓄地表现出词人不甘闲居又无奈惆怅的复杂心态;同时,这勃发的春色又暗含词人内心的不甘闲居、不甘消沉,它令读者感受到词人那如春的壮志,尽管这壮志被严酷的现实重压着。词的景物描写也很有特色,色彩明丽丰富,相映成趣;又动、静结合,人、物和谐,情、景相生。

解析诗词含义, 范成大《鹧鸪天》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架上蜂儿闹①,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翻译】

树上的枝叶已经是枝蔓成荫了,曲折回廊幽深的栏杆中点缀着小小的红色花朵,酴?已经开花,蜜蜂正抢着来采蜜,闹闹嗡嗡;杨柳之间,燕子在轻快穿梭。

春日天气温暖而也近晚春,春天已经快要过去了,而人还在奔波飘零之中。晚春将尽花已残,借酒消愁酒亦残,醉过之后,仅有片时清爽。酒醉中暂且打发一天以迎接新的一天,然而斜阳已去,月要东升,寂寞长夜又该如何度过呢。

【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春天的词,但不是一般对春天的赞歌,词人在歌咏阳春烟景的同时,还流露出了作客他乡的飘零之感,在较深层次上,还含有对青春老去的喟叹春老去的喟叹。

上阕四句七言,很象是一首仄起首句入韵的七言绝句,不仅平仄相合,后两句的对仗也极为工整。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写的绝句《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见《宋诗选》中范成大简介)。这首《鹧鸪天》的上阕,就很象是《田园杂兴》中的绝句,也带有意境深刻,不重词采,自然活泼,清新明快的特点。不同的是,这首词的上阕舍弃了作者在《田园杂兴》中融风景画与风俗画于一体的笔法,而侧重于描绘庭园中的自然风光,成为独具特色的一幅风景画。

既然是画,就必然要敷色构图。起句“嫩绿重重看得成”,就以“嫩绿”为全画敷下了基本色调。它可以增强春天的意象,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重重”,指枝上的嫩叶重重叠叠,已有绿渐成阴的感觉。

“看得成”(“得”一作“渐”),即指此而言。当然只有这第一句,还不成其为画,因为它只不过涂了底色而记。当第二句“曲阑幽槛小红英”出现时,情形就完全不同了。这一句,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构成了整个风景画的框架;二是有了色彩的鲜明映衬;三是有了一定的景深和层次感。“曲阑幽槛”,把画面展开,打破“嫩绿”的单调,增添了曲折回环、花木幽深的立体感。“小红英”三字极端重要。这三个字,不仅增强色彩的对比和反差,重要的是,它照亮了全篇,照亮了画面的每个角落。画面,变活了;春天的气氛变浓了。正可谓“一字妥贴,全篇增色”。“小”字在全词中有“大”的作用。“浓绿万枝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咏石榴花》)范成大此句正合王诗所说。

“酴?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是对仗工整的两句,它把读者的注意力从“嫩绿”、“红英”之中引开,放在蜂闹燕忙的热闹场景。如果说,一、二句两句是静止的画面,那么,有了三、四两句,整个画面就动静结合“酴?”,又作“荼,俗称”佛儿草“,落叶灌木。”蜂儿闹,说明酴?已临开花季节,春色将尽,蜜蜂儿争抢着来采新蜜。“杨柳行间燕子轻”极富动感。“蜂儿闹”,是点上的特写:“燕子轻”,是线上的追踪。说明燕子在成行的杨柳间飞来飞去,忙于捕食,哺育乳燕,上阕四句,有画面,有构图,有色彩,是蜂忙燕舞的活生生的风景画。毫无疑问,词人对这一画面肯定注入了很深的情感,也反映了他的审美情趣与创作思维。但是,盛时不再,好景不长。春天已经结束,词人又怎能不由此引起伤春而自伤之情呢?

下阕,笔锋一转,开始抒写伤春自伤之情。换头用了两个短句,充分勾勒出感情的变化。“春婉娩”,春日天气温暖然而也近春暮,这是从春天本身讲起的;而“客飘零”,是从词人主体上讲的。由于长年作客在外,融和的春日固然可以怡情散闷,而花事渐阑、萍踪无定,则又欢娱少而愁思多了。为了消除伤春自伤之情,词人面对“残花”,借酒浇愁,时间已经很久,故曰“残酒”。醉中或可忘记作客他乡,但醉意过后,忧愁还是无法排遣。“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面对此情此景词人感到无可奈何,只好又继续饮酒,企盼着在醉梦之中,打发掉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的一天,以忘却伤春之情与飘零之感。”送了斜阳月又生“,结尾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春色难留,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鹧鸪天 要解析

酱油 啊酱油、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的解析

  参阅:http://baike.baidu.com/view/1409953.htm李清照《鹧鸪天·桂花》作品原文: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赏析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形神兼备地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她的颜色并不艳丽,“暗淡轻黄”,与很多名花相比,外表逊色得多。她的社会声望也很一般,“情疏迹远”,并没有得到什么荣耀和宠幸,更不会有人给她热捧恭维。但是她的体性温柔,香留天地之间。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从这两句起直至歇拍,都是以议论的方式行文。这两句是议论的第一层。花当然是以红为美的。至于碧牡丹、绿萼梅之类,那就更为名贵了。这些都是桂花没有具备的。但是作者认为,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断定她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这是议论的第二层。梅花既有妍丽的外美,更有迎霜雪而开的高洁的内美。菊花更是人所共同认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内外之美。但是这两种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自叹不如,都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经过这样的比较抑扬,桂花的定位就很清楚了。所以作者论定:桂花是众多的秋季名花之冠。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是议论的第三层。“骚人”,指屈原。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所以作者抱怨他“可煞无情思”。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这也包括作者李清照在内。对这位先贤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重。

  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而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鹧鸪天》这首诗怎么鉴赏?

鹧鸪天

苏庠

枫落河梁野水秋,

澹烟衰草接郊丘。

醉眠小坞黄茅店,

梦倚高城赤叶楼。

天杳杳,路悠悠。

钿筝歌扇等闲休。

灞桥杨柳年年恨,

鸳浦蓉叶叶愁。 赏析;

此词写秋景,抒离情。上片写秋风落叶,淡烟衰草,醉眠小店,梦倚高楼。下片写离别之后,天远路遥,钿筝歌扇,早已捐弃。惟见灞桥杨柳,年年牵恨,鸳浦芙蕖,叶叶含愁。全词情景交融,委婉含蓄。词中佳句深得唐人妙处,为宋词中罕见之作。

作者秋月里在一座荒村野店生发的客途别恨和怀

人之情。全词言短意长,含蓄有味,写景言情,皆臻

佳境;且格律工细,语言醇雅,堪称小令中的佳作。

两句,写旅途上所见的秋郊景色:枫叶已经凋

落,站在河桥上一望,野水退落,呈现出秋的寂寥。

这两句,准确而传神地抓住最能表现秋月黄昏郊

原景色的典型化物象,富有立体感地描绘出一幅旅人

眼中的秋色图景,渲染出秋的寥廓与苍凉、萧瑟。

以下两句转写山野客店“坞”是四面高而中央低

的山间村落,“黄茅店”是茅草盖的客店。这样的环

境最容易引起羁旅愁怀借酒浇愁愁更愁的主人公醉倒

在客店中。不知不觉,他进入了梦乡,梦见自己身在

城里的一座高楼上。“高城”指大城市,“赤叶楼”

是周围种了枫、槭类树木的楼。根据词的传统表达习

惯,可判断“赤叶楼”与绮情有关。“红楼”、“青

楼”之为歌妓所居,有五代、北宋的大量词作为证;

梦中去寻找楼中的情人,晏几道就有很多类似的描写:

“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鹧鸪天》)

是最著名的一例。此二句,对仗精工,声律和谐,虚

实相生,对比鲜明,意境凄美,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

余地和无穷的回味,艺术表现技巧颇为高超。

下片好梦难留的怅恨,将愁肠恨绪表现得百转千

回。“天杳杳,路悠悠”,这是作者醒来之后,想象明

天踏上征途的情况:天是这样的遥远,路是这样的悠

长,走着走着,离开心爱的人,也就越来越远了。于

是他想到“钿筝歌扇等闲休”,在那位佳人身边享受

“钿筝歌扇”的生活,已经结束了。“钿筝”指秦乐,

“歌扇”指唱曲,显然都是那位歌女的当行技艺。这

里包括许许多多两情缱绻的往事,寄寓着词人深沉的

身世感慨。

结尾两句抒写别恨和迟暮之感。汉人送别,在灞

桥折柳,故“灞桥杨柳”即代指离别。“年年恨”,是

说离别的频繁。词人浪迹天涯,到处播下相思情种,

离别于他自然是时有发生的了。“鸳浦芙蓉”句,化

用贺铸《踏莎行》中“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

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句

意,言浦中的绿荷于“红衣脱尽”(即繁花凋落)后,

再没有“蜂蝶”来依慕(即无人垂顾)了。此二句以

精美工整的对仗,借物言情,表达了词人哀叹流年、

自伤迟暮的深沉悲慨。

鹧鸪天 纳兰性德 赏析

[清·纳兰性德《于中好·独背残阳上小楼》] 独背残阳上小楼, 谁家玉笛韵偏幽。 一行白雁遥天暮, 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 秾华如梦水东流。 人间所事堪惆怅, 莫向横塘问旧游。

今译:

在这个秋日黄昏,我一个人孤单单地登上小楼,遥望风景。夕阳,将我的影子一点点地拉长,而我的心性却在时光的磨砺中消磨殆尽。不知何处有人吹笛,那笛韵幽幽却透着些许的感伤。远处,一行大雁向天尽头飞去,近处,花儿与枯黄的叶子落了一地。

秋天啊,真的来了;我啊,也真的老了,一年四季,春花秋月,时光飞逝,我在这坎坷地人生路上,庸庸碌碌地度过一年又一年。这人世间的事啊,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真真叫我惆怅不已,无处派遣,还是不要想那些如烟般的往事了罢,不然又会叫我忍不住的心酸,泪湿衣襟了……

赏析:

容若这阕《鹧鸪天》亦为登高感伤之作,颇有独到处。短短一阕词,表现手法多样有视觉:残阳小楼;有听觉:玉笛偏幽;有远景:一行白雁;有近景:几点黄花;有心理活动:惊节序,叹沉浮;也有秉怀直呼:人间所事堪惆怅,容若将所见所感交错纷呈,身世之感与眼前景致互融,收放自如,很是清丽婉曲。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族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一富于意境的佳作,是其众多的代表作之一。

黄庭坚 鹧鸪天赏析

 此词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个类似狂人的形象,抒写了山谷久抑胸中的愤懑,表现出对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无言的反抗。词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以自乐自娱、放浪形骸、侮世慢俗的方式来发泄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平,对现实中的政治迫害进行调侃和抗争,体现了词人挣脱世俗约束的高旷理想。主人公旷达的外表后,隐藏着无尽的辛酸与伤痛。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这样可以么?